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教育是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寄托着家庭对美好生活的盼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教育含义
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育体系中需要普遍实施的基础阶段;二是指人们在接受不同职业专门化教育以前所接受的普通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在建国初主要指小学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教育法》颂布后,主要指九年义务教育,即现阶段国民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并非职业专门教育,尽管现阶段不可能普遍要求,但我们仍把它作基础教育一个特定阶段加以考察。
三、云南省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建国以来,云南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几经曲折,但总体上看,成就是卓越的。在把握云南基础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对云南基础教育在遵循全国统一的教育方针、政策、制度和办法之外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云南的基础教育是发展中的教育
基础差、起点低。1949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仅7%左右,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仅占当时总人口的1%左右。许多边远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距离现代化工业所创造的文明社会还十分遥远,直到1955年后这类地区才逐渐有了现代意义的学校。1956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有一半多儿童进不了学校。
(二)云南省的基础教育是多民族教育
云南省除汉族外有51种少数民族。其中在本省聚居5000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25种,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8。2010年全省小学生中少数民族的学生的比例高于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三)云南的基础教育是边疆山区农村教育
云南在中国西南边境,4千公里的边境线和越南、老挝、缅甸接壤。高山峡谷赋予丰富的水能和矿藏,优越的气候使得高原上繁衍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有“有色金属王国”、“动植物王国”的美誉。但高山峡谷给教育的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形成与东南沿海及内地极其不同的特点。
1.农村人口比例大,基础教育学校中农村学生比例高。2009年末,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小学农村学生人数占全省小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
2.由于山区居住分散,学校布点也分散。90年代,全省小学教学点超过学校数,说明部分教学点还没有正式场所作为承载。
鉴于此,云南的基础教育不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山区的发展及其需要。
四、造成云南基础教育现状的原因
对于小康社会的实现,还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参照全国小康的十大经济社会指标部分,云南省和全国水平存在差距:(1)云南省2010年在城镇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水平。(2)2010年我省我国农村家庭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4)2010年我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水平,我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水平;(5)2010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
通过以上对云南“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引发出云南省基础教育与经费投入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生经费逐年下降
近10多年,我省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政策性人员经费的增长大于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因而中小学公用经费比例逐年下降。1994年公用经费比例,中学占49%,小学占35%;到2010年中学下降为30%左右,小学下降为18%左右。
(二)校舍不足
90年代全省中小学校舍危房率为10%左右,经过近10年的努力,危房率下降为2%左右。按规定标准,全省小学校舍、中学校舍和普通职业中学的校舍还不足。建校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太大。
(三)灾害频繁
云南自然条件复杂,自然灾害较多,又处于地震断裂带,因而地震、水灾、风灾、泥石流连年不断,对群众生活、子女上学、学校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四)贫困面大、后进面大、财政困难
从全省情况看,2010年全国600左右个贫困县,云南占70多个。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近700万。虽然省、地(州)、县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经济来源单一,贫困面太大,难以形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严重地制约了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五、云南省基础教育改革建议
(一)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会议重要思想,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依法治教。
(二)云南基础教育的改革建议
1.落实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
坚定不移地确保基础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并非其它各类教育不重要,而是要确定一个合理比例。对科学技术总体水平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首要的是发展基础教育。据著名教育经济学家乔治?普萨查罗波咯兹90年代初的统计,发展中国家初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高于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建设以地方化、民族化为主体的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
我省教师队伍总体情况较好。如果在生活和工作条件上进一步改善,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会发挥出教师们的更大潜力。
―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度的责任感,广博的知识和多种能力。
―加强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诸如新教师上岗前培训、教师职务晋级资格培训、各种应急培训等。要保证教师培训经费。办好民族师范学校,提高师范生待遇,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走上教师之路。
3.确保基础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教育投资是办好基础教育的保证。《义务教育法》对教育的投资,作了政策性规定,作为云南基础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实际困难大、县级财政投入基数小,因此,我们的投资除按规定执行外,还应尽可能地加大并保证重点投入,注重“软、硬”件投资比例。
―落实投资主渠道地位。基础教育应由国家、政府主要投资,依法投入。通过立法,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
―积极创造条件,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增强学校自身造血机能,激发内部活力。
―积极拓宽基础教育投资渠道,鼓励和提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量力捐资助学、集资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团体和友好人士对基础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
4.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建云南教育科学院。
如果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那么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教育,首先要依靠科学。我省教育起点低,基础薄,要加速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绝不能再盲目摸索,唯有依靠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一方面总结、继承、发扬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大胆引进、借鉴世界的先进经验,有效地改革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通过教育科研,有效地培养大批自己民族的名教师、名校长、名教育家及教育理论家。
五、总结
振兴经济必须发展基础教育,这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我们既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又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对各级政府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高要求。虽然我省基础教育任务艰巨、道路曲折,但是,只是我们把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教育的要求上,基础教育一定会得到发展,相信在不远将来,它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祖国的西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707.html下一篇:浅析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