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基本框架
完成继续教育学时是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根据《继续教育条例》的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90学时,专业课为60学时,公共课为30学时,若市县或各单位有明确的学时要求,也可以根据相关需要选择学时。评中、高级职称需要近5年共450学时,公共课为150学时,专业课为300学时。这意味着专业技术人才的自我保障需要依赖继续教育,当然,改革开放后我国专业型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以往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得到基本改善,这都有赖于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实际实践当中,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本工作框架如下。
第一,提供继续教育后可供受教育者执业发展相关的学历认证体系。首先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科体系,为相应的类型化人才队伍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内容支持,逐步完成教育内容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为更好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大规模的培训教育提供基本条件。其次要提供可供专业人才继续发展的学历支持条件,一般依托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继续教育资源,提供便利的成教、网教、自考等专升本学历提升条件,由专业院校提供学历认证。
第二,在实践当中不断改革完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抓好以继续教育内容、项目和方法为重点的改革创新,优化培训项目结构,扶持形成一批精品培训项目,提倡研讨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等全新的学习方法,实现由教学方法创新向学习方法创新转变,由思维创新向研发能力创新转变。各级各部门要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构,配备专人负责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办公场所、办公经费和交通工具等办公条件,确保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强调对紧缺人才、高新科技人才的专项重点培养。通过举办各类研修班,以及采取业务进修、特殊培养、学术交流、项目实践、技术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重点支持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建立培训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模式。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提供学术技术交流研讨培训平台,着力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创新障碍表现
结合个人工作经验从实践应用角度来看,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要创新障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模式固化,这对于教育内容和模式创新产生了一定障碍,另一方面是教育工作本身的硬性障碍,例如课程设置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影响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良。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管理模式的固化问题。前文分析中提到了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也得到了许多省市的良好落实,成为了一般性的应用模式,但这一模式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模式固化问题。一是对继续教育的复杂性和目标多边性考虑不足,这对于教育内容的大规模改革产生了影响,继续教育的重点一般是针对急缺人才和高尖端人才,这类需求是多变的,相应的继续教育内容纵深程度差异较大,但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教育培训内容相对固定,在新内容的提出和教育创新上有所不足。二是培训形式管理相对单一,长期的工作实践提供了稳定的成效保障,但同时也限制了管理者的模式创新动力,近些年我国继续教育的形式已经很少创新。
第二,继续教育工作本身的影响障碍问题。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专业教育方向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高职高专的教育模式比较接近,但更强调专业性和纵深性,通常不会有太多类型的科目设置,但会在内容深度比较突出,不过目前我国继续教育中部分教育方向存在内容专业性不足、非必要性课程类目繁多的问题,这并不符合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也影响了继续教育工作调整的灵活性;二是经费限制,我国各大类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价值认知都有了稳步提升,但是很多组织单位受限于自身规模和经费(资金)条件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人才继续教育投资,其中也不乏一些企业管理者存在短视问题的现象,长期在经营管理中压榨人才价值同时又不提供给人才职业发展需求相关继续教育机会,这一问题实际是在受众角度上干扰了政府继续教育政策落实与创新的外部障碍。
3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创新的对策
结合前文分析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管理和障碍消除两个角度探讨了继续教育培训创新的方向性建议。
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首先,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在继续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上进行自我革新,不应以单纯的学历提升为目标,也不应单纯地强调高难度、高要求,而是要建立起真正有针对性、能够有效满足专业人才自我发展与实践应用需求的技术培养和发展,努力构建一个独立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之外的继续教育品牌和途径。其次,要充分、深入地挖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敦促教育创新开发,创造更为多样化、多渠道的继续教育形式,在形式创新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的标准化和制度化,保证继续教育工作基本覆盖面的同时也提供足够有效的继续教育质量管理条件。最后,要尽快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成果考核机制,保证继续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让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有效的应用,主要针对教育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跟踪管理、教务考核管理、档案管理等措施,同时要对所有参与继续教育的受教育者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考核,保证教育成效。
第二,努力克服和解决当前继续教育体系的内在障碍问题,为教育模式的灵活性创新提供必要条件。首先,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面向社会的继续教育内容和模式创新规范管理,尤其要避免过度强调文凭、课程内容设置过繁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继续教育机构的资质认证和管理。其次,要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起内部继续教育认证,真正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加强人才能力的专业性提升,也可以借鉴目前德国较为流行的双元培训模式,在基础定向人才供应的条件下建立相应的人才回炉机制,实现低成本的长效人才培养。最后,企业和政府都应当继续加强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对于企业而言,继续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通过相对较低的非持续性投入可以换取长效的人才价值回报,企业管理层需要自我加强认知,政府部门也应当进一步加大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提供更优厚的政府补贴,带动企业继续教育意愿的加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849.html上一篇:体育教育对体育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