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表现
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攻击性行为是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分为语言侵犯、行为侵犯、间接心理侵犯及财产侵犯四个方面。一般而言,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的概率和年龄及性别有着重要的关系,幼儿年龄越大,其存在攻击性行为的概率越低,男孩存在攻击性行为的概率显著高于女孩,另外身体性供给比言语性攻击性的频率要高。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对他人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伤害,后果严重者可能对对方带来生命危险,并为对方的人生成长留下阴影;而且如果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没有及时纠正,对儿童今后在社会中立足有着严重的影响,甚至出现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第一是幼儿自身成长的特点,幼儿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程度较低,对周围的事物有种强烈的好奇心,缺乏自身了解,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所做所为完全靠情绪激发,并没有留意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如果幼儿内心存在着暴戾情绪,一旦自身权利受到侵犯,很容易受情绪左右,对别人展开攻击行为。
第二是家庭教育方式,幼儿的心理发展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幼儿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就会加重心中不良情绪的发生。部分父母没有顾忌孩子的情绪,夫妻矛盾丝毫不躲着孩子,更有甚者,部分家长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从而在幼儿心理扎下不良情绪的根基。另外,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父母对子女太过溺爱,从而养成了幼儿自私霸道的性格,如果孩子在群体游戏中享受不得在家庭中的权利,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第三是幼儿园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攻击性行为也有着重大的影响,部分幼儿园里幼儿较多,在有限的空间里会增加幼儿紧张和焦躁的情绪,如果存在矛盾,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会一触即?l。另外,部分幼儿园游戏设备和设施较少,部分幼儿享受不到娱乐设备,从而导致幼儿为了争夺玩具而攻击他人,来满足自身对游戏工具的需求。
第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很多不良视频。例如,孩子观看动漫的打斗场景,会自觉的学习模仿,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现在电视节有太多的动画节目存在暴力情节,父母也没有对这些情节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引起重视,从而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措施
第一,要鼓励幼儿之间和谐交流。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是由其心理及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幼儿和其他小伙伴或者和教师加强交流。部分幼儿之所以存在攻击性行为主要是想表现自己。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游戏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让幼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危害。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多讲小故事,为幼儿心理加以正确引导。教师要避免在幼儿园中存在玩具枪等玩具,教导幼儿换位思考,如果自己被别人攻击会有什么感受。另外对于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可以采用冷处理方式,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会让教师和小伙伴不喜欢自己,因此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第二,要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家庭的环境是否良好对于幼儿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防止过多宠爱孩子,言谈和行为中要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和童真,消除幼儿心中的不良情绪。鼓励幼儿多与他人交流。父母也要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如果幼儿存在攻击性行为,要进行适当的处罚,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第三,创建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园应该增加对玩具设备的资金投入,为幼儿提供宽敞的玩乐空间,防止因为争夺有限资源出现攻击性行为。
第四,正确应用社会环境为幼儿进行积极影响。当幼儿在观看动画的时候,父母要加大监督和引导。如果幼儿观看到暴力情节的时候,父母要转移幼儿的视线。幼儿在观看奥特曼的时候,父母要加以引导,让幼儿认识到奥特曼维护正义的光辉形象,消退其中存在的暴力动作对幼儿产生的影响。父母要知道,日本动漫面对青年群体的,而中国动画片才是面对少儿的。尽量让幼儿观看《大耳朵图图》之类的和谐动画,而《熊出没》等涉及到较多的动作情节,尽量不要让低龄幼儿观看。
四、总结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做好交流,共同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为幼儿提供健康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和他人和谐共处。从而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概率,保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2889.html上一篇: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浅谈职业教育中大数据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