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掀起创新创业热潮,作为担负着人才培养重担的高校,义不容辞地站在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前沿。而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全国1/10以上的普通高校本科生教育教学[1],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亦是任重道远。然而,相比普通公办本科高校而言,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天然的不足和困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困难重重。
一、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实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还能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1.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时代是创新创业的大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主流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进一步深化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鼓励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创新创业[2-4]。在这方面,作为高校,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必然。
2.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目前,全国独立学院正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独立学院就是放大版的职业技术学校,“应用型人才”也不等同于“技术工人”,作为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应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岗位上的创业者,而非岗位上的熟练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还非常利于拓宽视野、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研判分析能力、果断决策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因此,独立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大?W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3.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之后的每一年都在最难基础上被称为更难就业年,毕业生就业压力可谓是一路飙升。而社会对独立学院学生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就业歧视现象或多或少存在。而且大部分的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专业的同质性很强,毕业生受到内外竞争夹击,就业劣势明显。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为例,很多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母体学校的毕业生,录取不满才会考虑仁济的毕业生;有些单位索性明确设槛,将独立学院毕业生拒之门外。因此,独立学院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打开新局面,通过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树立岗位创业的理念,增强素质提升竞争力,同时也支持学生立足岗位创业,开阔就业思路。
二、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与美国等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还较低,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各高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先天条件不足,在开展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存在教育观念较滞后,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1.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不少高校从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到各二级学院、普通教师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不少误区,如有些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创业,而自己学校就业好,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有些人认为真正能创新创业的人还是少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还有些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性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为了竞赛、为了排名、为了指标”等意识比较明显。不少独立学院管理层更是认为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愿意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这种落后的思想往往导致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活动和竞赛上面,范围局限,受益面窄,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
2.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不够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然而,目前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还远未成为我国高校一个独立的专业和学术领域,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5]。这个问题在独立学院更为凸显,大部分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游走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边缘,并未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缺乏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和针对性的教材,没有有机地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缺乏相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如果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就容易成为一种形式教育,走走过场,难以取得实效。 3.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育首先要有师资,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至关重要。对于独立学院而言,一方面,学校定位大都是教学型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其自身在科研创新等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实际上很多独立学院都是依托母体办学,与母体学校共享师资的;再一方面,高校教师普遍创新意识强,但创业教育方面由于缺乏实战历练,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为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学校,教师承担着本部和仁济两个学校的学生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指导工作,而创业教育更多是依托思政队伍开展。
4.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有限。在国外,高校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经费投入很充足,资金来源广泛,既有政府机构的拨款,也有大量来自私人企业和个人基金会的捐助[6]。相比而言,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独立学院,由于是独立办学,难以享受政府拨款;同时独立学院又不同于普通民办高校,并非完全由企业办学可以自收自支。绝大部分独立学院是由母体学校和社会企业共同办学,财政并不完全独立。因此,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投入的经费取决于母体学校的整体预算。同样的,由于与本部共享资源,独立学院很难有真正属于自己管理使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场地,在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也缺乏主导权。
三、加强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教师、学生共同重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独立学院要从自身的办学实际出发,立足学科专业特点,切实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重视、加大投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的教育模式。
1.切实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才,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支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以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强化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这种认知背景下,独立学院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基本定位[7],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明确定位、整体规划。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院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实力增强同框而议,坚持立足专业实际,突出专业特点,分层分类、把好节奏、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
2.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科学家、企业家,创新创业教育也很难有可复制的统一模板。独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应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坚持依托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资源,完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坚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章立制,多部门协同,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坚持活跃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积极建章立制,成立领导小组,设置教育办公室,建立工作制度,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制定激励措施、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了学院创业教育工作有序可持续开展;学院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与青年成长,认真总结经验,搭建了“理论教学、创新实验、项目训练、竞赛活动和成果转化”等五维教育平台,形成了一套“播种-选苗-施肥-结果-推广”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学院还特别注重立足学科专业优势,实施“专业+创新创业”模式,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如针对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引导创新实践,倡导岗位内创业;针对基层导向的全科医学专业,探索全科医生基层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等等。
3.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针对现实师资薄弱的情况,独立学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一批,引入一批,有意识的拓展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没有专门的学科专业,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各类师资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常交流、多挂职”等多种方式,有计划的安排内培、外培和??践训练,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聘请校外导师,打造专兼职多元师资结构。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部,具体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设置组建了“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针对校内教师,学院将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在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教师聘任和职称晋升等过程中予以体现,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并通过组织培训、实训和交流,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实践等方式,提升校内教师指导水平;校外则聘请专家学者、企业家、风投或知名企业财务、人事、营销、管理等部门具有丰富实战经验和讲课感染力的一线精英,成为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学院还尝试从校友和家长中发掘资源,聘请创业导师,取得教育实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3004.html上一篇:网络教育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健全公民普法教育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