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94-02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出台,本专科生数量不断增加。在2009年全球性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为了拉动内需、提高素质、缓解本已十分紧张的就业压力,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连年激增,早在2012年招生数量就已接近60万人。但是,硕士研究生在数量连年增长的同时,就业率却在不断下滑,甚至从2009年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连年低于本科生的就业率,研究生就业难已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师范类教育硕士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而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就业率显得更为惨淡。除了社会经济低迷、用人单位选择、就业期望过高等原因外,历史专业教育硕士能力的局限性是最重要的原因。“由于传统学术性教育硕士培养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加之教育硕士群体规模发展过于迅猛,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和方式仍然困惑着当今高校”[1],传统的教育硕士培养方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是大势所趋。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必须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以能力培养应对时代需求。以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的改革和创新为例,探索当前社会环境下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如何构建起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以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突破就业困境,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良性融合。

   一、理论教学拓展

   首先,对于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恰恰是理论课绝不能只局限于历史专业的范畴,无论本科生还是硕士生都是如此。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教育硕士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学生是自身信息量极大的一代,单一的历史专业知识将不足以应付未来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设置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时,必须“符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特点,突出职业性、实用性、过程性、实践性等特征,贴近行业单位实际需求的教育硕士课程体系”[2],如开设历史专业课程的同时必须向横向全方位拓展。陕西理工大学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课程改革除了要求基本的研究型历史课程外,地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部分硕士课程都被要求作为平台课开设,三个专业的全部硕士生都必修平台课程。在一年的理论课程学习后,学生在历史、地理、旅游管理、英语、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通才”硕士生应对将来的择业困难。

   其次,教育硕士的培养点集中在培养未来的教育教学人员上,“众所周知,教育硕士的生源通常来自于广大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人员,他们本身就已经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渴望能够加强理论修养,以便在其工作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实践”[3]。先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培养出实际的教学能力,因此除了各种专业理论课程外,相关教育教学知识的研究课程也属于必修课范畴,如《历史教育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等旨在培养教育硕士教学研究思维和教育教学思想的课程。同时,很多教育硕士在本科阶段并非是师范类专业,也没有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针对这一情况,陕西理工大学专门开设了针对教育硕士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历史教学论》等选修课程,确保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在毕业之前都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以帮助教育硕士顺利参加地方上的教师招聘和特岗考试,使得教育硕士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再次,教育硕士不同于本科生,其课程改革也应当与本科教学有所区别。本科教学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和体系的构建,而硕士教学则应当倾向于主动分析和细化研究,这一点就对教育硕士导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师在开设专业课程时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专业研究方向开设和传授课程知识。如陕西理工大学濒临汉水流域,历史专业导师就开设了集中于汉水流域研究的《汉水文化研究》等课程,既传授了细化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方向化、具体化的科研思维,还为具体地方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储备。

   最后,在学分制通行的今天,对于教育硕士的教学培养应当打破专业壁垒的学分制。选修课的学分不应再强调本专业,也不应强行区分教育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而是在全校范围内将各个不同专业的教育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教学课程全面开放,给予教育硕士更多的选择权,包括历史专业在内的文科硕士可以主动选择理科课程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增添更多的选择基础。

   二、实践能力培养

   前文中提到,教育硕士的培养重点是师范类人才,比本科师范生知识体系更广、科研能力更强的教育硕士未来发展的着眼点仍然是教师。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专业教育硕士,除了学历、知识、科研能力层次更高之外,教学实践能力也必须更强。面对“重实践、轻学历”的社会大环境,各级各类学校选择应聘者时都在强调教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各培养院校把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将知识“讲出来、讲得好”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储备最重要的技能。陕西理工大学在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体系中加重了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以各种措施加强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培养方式,彻底摒弃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教学技能培养的传统模式。在导师申报历史专业的教育硕士课程时,学校可以要求每一门理论课程都必须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由导师亲自指导研究生的试讲。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在短期内灵活讲授新学知识的能力。如导师开设的有关地方史研究的课程,将部分章节的内容提前安排给学生讲授,既能促进理论学习又能强化学生对地方历史知识的讲授能力。    其次,在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教学实习上,陕西理工大学采取了“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双导师制是指一名研究生分别由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指导,理论导师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等,实践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等。”[4]因此,除了高校校内指导教师外,学生可以自主联系一名校外导师,在实习时可以得到校外导师的直接指点,也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硕士生导师长期在高校内工作,科研能力和高校教学能力都很强,但是未必了解目前中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受众特点。“双导师制”的实行避免了“学用脱节”这一棘手的问题,如历史专业的学生自主联系一名中学资深历史教师作为校外导师,实习时就能够在校外导师的帮助下清晰地认识到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和要求,对中学应试教育体制下历史课程的讲解方式和重点有更直观的感受,在实习阶段切实增强教育硕士应聘中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陕西理工大学一直重视教育硕士实习基地的建设,“有了优质的实习基地作为后盾,全面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作为保障,才能有效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技能的提升”[5]。

   再次,陕西理工大学在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中加大了历史遗迹考察活动的力度。每到一处历史遗迹之前,带队教师都会对教育硕士提出相应的要求,既有科研方面的要求,又有如何通过考察促进教学方面的要求。如在参观半坡遗址时,教育硕士必须结合中学课程内容进行参观,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母系氏族村落、“埙”等涉及中学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并要求学生当场模拟讲授一部分相关课程,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本小节的授课水平,在历史考察的实践中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

   最后,培养学校必须尽可能开展与其他院校的交流活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既是针对教师也是针对学生。教育硕士的培养院校在与其他院校开展交流活动时,从学校、导师、学生三个层面上都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模式。以本校培养为基础,兼容并蓄外校的新思维,更易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如陕西理工大学鼓励教育硕士参加各类赛教活动,通过赛教寻找与其他院校的差距,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积极参加全国、全省、西北地区的各种赛教活动,通过“走出去、比一比”的方式革新教与学的理念,培养出理论功底雄厚、实践能力超卓的优秀人才。

   三、科研促进教学

   尽管教育硕士不同于学术硕士,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以教学为主而不是以科研为主,但教育硕士毕竟仍是硕士,绝不能放松对科研的要求。只是教育硕士的科研重点与学术硕士应当有所区别,在科研方面“不以研究高深的学科学问、教育学问为取向,而侧重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和技术”[6],应以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主攻方向,如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就应当主要进行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现状和改革研究。这种研究工作必须以教学实际为基础,结合应试教育要求,通过教师的自我探索、反思、实践,得出符合实际的理论指导。导师在下达科研任务包括毕业论文时也必须从教育硕士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实际的教学发展,教育硕士针对教育教学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也可以得到实践教学的检验,以科研指导改革方向,以教学检验研究成果,实现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其实目前在绝大多数高校中,教学与科研发展不平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广大高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方面。但是教育硕士不能如此,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应时时强调“未来的中学教师”这一根本目标。教学能力是教育硕士未来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教育硕士必须构建“以教学为主、以科研为辅”的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是为了提升教育硕士教学能力而存在的。如陕西理工大学也鼓励学生多做科研,但在教育硕士的培养上并不认为科研是“创新型”的标志,而是一直强调教育硕士的教学能力。经过学校正确的指引和二级学院的积极指导,历史专业教育硕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并行发展,以教学引导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为未来各级中学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才储备。

   四、结语

   “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较强的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是我国教育硕士的主要培养目标,从这一目标可以看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7]。面对目前较为严重的就业问题,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革是大势所趋;面对如历史专业等偏冷门专业的就业困境,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亦是迫在眉睫。对于历史专业教育硕士而言,“创新型”的含义并不应局限于科研创新、学术创新,而是要更加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创新”。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培养方式改革的探索中从理论教学拓展、实践能力培养、科研促进教学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起了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中学的教育教学发展输送了大批理论知识全面、实践能力超卓、教学科研配合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334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