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70-02
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但由于患者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治疗生存,而血液透析又不能完全替代肾脏本身的功能加上患者并发症多,从而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在诱导期血透患者身上尤其明显。诱导期血液透析是指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的初期阶段,是患者从未经血液透析过渡到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阶段,对患者进行短时、低效、多次的诱导透析[1]。这阶段的患者由于前期保守治疗和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身体状况差,同时精神压力大,有恐惧心理、精神抑郁、不安全感等症状,生存质量并不理想,这期的患者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导致患者治疗信心不足,治疗依从性差。因此做好诱导期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解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保持良好心态,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科在2016年1-11月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1月在笔者所在科行诱导期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2~82岁,平均64.02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多囊肾2例,痛风性肾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8例,初中34例,小学8例。入选标准:开始血液透析1个月内,神志清楚,沟通无障碍,同意合作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主要口头)对诱导期血透患者进行指导,如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原理和血透注意事项、饮食禁忌等;询问患者疾病史及有无过敏;保证医疗器械正常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等[2]。
1.2.2 观察组 由护士长、主治医生、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健康教育小组。(1)小组成员查阅文献及上网检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和护理方面的最新报道:如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护理新进展,用药、饮食、并发症防治的新动向等。健康教育小组对这些资料归类、讨论和分析,请专科医生进行指导,拟定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手册。在进行健康教育前首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评价,利用直接评估法―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发放诱导期血透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调查表;间接评估法―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现,阅读病历,分析病史进行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心理社会状况及目前已掌握的知识,进而选择合适的宣教方法和宣教内容。(2)宣教方式:包括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医务人员示范演示等一对一个性化宣教;播放健康宣教视频,进行专题讲座,肾友会,每月一次公休座谈会以及同伴教育,建立微信群等多元化的宣教形式。(3)宣教内容:制定诱导期血透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执行单,包括7个宣教时间段:血液透析前访视、首次透析、第二次透析、第三次透析、第四次透析、第五次透析和第六次透析。将血透室规章制度、血液透析基础知识、血管通路的维护、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休息和运动等方面作为教育项目,根据这些项目扩展教育内容。采用时间-内容矩阵格式,将整个诱导期的全部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列出,纵向为宣教时间段,横向为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和效果确认。执行单附在透析病历中。责任护士依次按照时间完成其宣教内容,每完成一次注明宣教日期、宣教方式并签名。下一次宣教前分别以上一次的宣教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知识掌握程度,分别为掌握、熟悉、了解和不了解并签名。护理组长和护士长至少每周督查一次。同时进行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因为患者家属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家属的焦虑、恐惧、抑郁情绪会影响患者的心情,因此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告知基本的护理知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患者和家属的候诊休息大厅循环播放健康宣教视频,内容与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执行单的内容相一致。还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实物模型(内瘘绷带,食物模型等),血透相关知识的书籍。多元化式宣教,使用口头、文字、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从视觉、听觉上增加患者和家属的感官刺激,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患者和家属的需要,通俗易懂又不易遗忘。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血透依从性、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1.3.1 患者治疗依从性 饮食及液体摄入行为、内瘘及静脉置管自我护理行为、服药行为、休息与运动,目前依从性的测量方法还没有金标准,普遍采用的是Kianoosh等在文献回顾中提到的主观测量法和客观测量法,以个体依从性保证90%以上为健康教育有效[3]。
1.3.2 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血液透析基本知识及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配合和注意事项,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应急处理及预防,控制干体重的意义和方法,血管通路相关知识,饮食相关知识和常用药物相关知识。达到80%为知晓率较好。 1.3.3 焦虑评分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利用焦虑自评定量表(SAS)获得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
1.3.4 护理满意度 每个月护士长通过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选择有3种,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率95%以上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透依从性和血液透析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在诱导期前两组血透依从性和血液透析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后观察组患者血透依从性、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焦虑状态总分、焦虑特性总分评估结果比较
在诱导期前两组焦虑状态总分、焦虑特性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总分、焦虑特性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4]。本研究表明两种健康教育方式都可以使患者掌握一定的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提高血透依从性,改善焦虑情绪,多元化健康教育效果比常规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显著。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忽视了患者年龄、文化、身体条件的个体差异,一概而论,缺乏针对性[5]。“多元化”健康教育就是健康教育的普及化、扩大化、书面化、人性化、个性化、榜样化、示范化、及时化、反馈化和可持续化。是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社会背景、年龄特点、医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制定适合于患者的并能为其所掌握的教育计划。
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路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把患者看成是整体的人,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评估患者,以PDCA质量循环为指导,制订完善的宣教计划、丰富的宣教形式、严格的培训程序、规范的宣教内容。形成个性化、阶段性、多元化的动态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路径能使患者获得系统、动态、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降低了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6-7],消除或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紧张、抑郁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顺应性。血透医护人员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和独立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回归[8]。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从医务人员处得到更多的信息支持和心理安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主动参与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使其顺利由诱导期过渡到常规血液透析,进而有利于提高生命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