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院校,为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应结合院校自身实际,在工程教育中引入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把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工程观教育相互结合,在人文素质课堂上进行大工程观教育,使培养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对此,本文从人文素质教育开展情况入手,以矿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为例,从工程价值观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教育以及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人文素质教育,旨在探索提升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路径。
1 人文素质教育在工科院校开展情况
1994年,华中工学院发起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提出让人文知识升华为人文精神,并建立起了三个层次和六个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中南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理工类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也相继展开。历经20来年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理工类院校普遍开展起来。
就国际视野来看,英国的剑桥大学、澳大利亚的梦纳西一直在理工类专业中对人文素质教育有着较高的要求。日本也是把科技与人文、社会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化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观念。美国在1970年前后兴起的STS教育把科学、技术的应用与自然、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在教育界形成了一种有别以往以科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维模式和以人文的眼光看科技的价值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先后成立了STS研究和教学单位。80 年代,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将人文课程编入学校的核心课程体系。除了开设西方文化史、现代艺术、心理学、社会学等传统意义上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课程以外,学校一般还都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开设特色鲜明的人文素质课程。
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针对性不强。大部分都是些红楼梦诗词欣赏、佛禅与中国文学、语言表达艺术与技巧等等。有的理工科院校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进入20世纪,尤其是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方面,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的共同面对的问题。诸如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加剧和不平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由于应用科技的发展,人类变革自然的能力日益强大。工程技术的应用所涉及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复杂。理科是培养学生如何认识未知的世界,工科是培养学生如何改造已知世界。作为未来的工程师,一方面要掌握越来越发达的工程知识与技术,另一方面又要打破技术眼光的局限,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长远社会影响有自觉的认识,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2006年6月,教育部提出我国工程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从单一的工程专业课程传授转变为大工程观为指导的课程架构体系,标志着中国工程教育引入了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现代大工程意识下,要求工程师不仅掌握工程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还要能够在利益冲突、道义与功利发生矛盾时具备道德判断与选择的能力;不仅会从判断工程的经济价值与技术价值,还要会判断其道德价值;不仅站在工程主体的立场上想问题,还站在工程利益相关者立场上想问题。这就需要?R悼谓淌?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平时专业课教学中渗入大工程观教育。或者要求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了解工程建设的涉及大工程观方面的内容,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工程观教育结合起来。从现行的工科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实际情况看,显然,选择后者更为现实。这就要求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面向所在院校的工科专业将大工程观教育渗透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仅仅被当作凑学分的课程以及工科院校教师被“边缘化”的现状,使人文教育成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粘合剂和连通器。下面以矿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例具体阐明之。
2 人文素质教育中大工程观教育内容之一――工程价值观教育
“传统的工程观价值观单一,主要以追逐经济利益为目的”,“忽视自然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行为的限制与反作用的功能”,“难以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矿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来的工程师,是变革自然的生力军之一。爱因斯坦在1952年10月5日给《纽约时报》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尖锐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对工科学生进行自然观、自然的价值方面的教育显然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教育者只是从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到泰勒的“固有价值”,再到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大讲特讲什么是自然的工具价值,什么是自然的内在价值,什么是自然的系统价值;怎样理解自然的审美价值,怎样理解自然的宗教价值。从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讲到现代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貌似系统深刻,却难免曲高和寡。毕竟面对的是学习工科专业技术知识的学生。如能结合他们的所学专业(即便不是他们的所学专业)进行接地气的讲解,必能收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以矿山为主的工科院校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人类采矿的岩石挖掘量可以和河流的侵蚀效应相提并论。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地壳的全部化学元素,打乱了原有的化学循环,形成新的地球化学过程。这种平衡的打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相应平衡,引起机体生病,甚至死亡。人体血液和地壳中元素含量有着惊人的相关性。这样的讲述势必帮助学生树立工程的环境生态价值观。照此再分别将工程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以及审美艺术、伦理道德问题结合起来讲,就有助于学生学会用多元价值观统摄工程观,切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3 人文素质教育中大工程观教育内容之二――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教育
在以上价值观教育基础上,天人合一的工程观教育就自然地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这也是大工程观的内涵之一,因为“和谐”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价值观的精髓。随着工程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最主要的就是由于工程实践造成的。尽管越来越细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越来越严格地约束着工程行为,但再苛刻的法律法规也不可能约束所有的工程行为中有害环境的行为。保护环境必须内化为每一个对自然真挚深厚的爱的情感,才能使得人们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地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把保护人类家园的行为简单地理解成对于环保部门检查甚至如何才能钻法律法规空子打擦边球的“智慧”。这种对自然真挚深厚的情感主要来源于人文素质教育。而且这种教育最好的效果是能够结合具体专业。
矿业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对自然的破坏与修复问题。给大地开膛破肚必然带来地下水的浮出地表,地下有害矿物质的得见天日。选矿过程中用过的含毒液体的处理,矿山开采后的填埋与复垦以及复垦过程中的生态补偿都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以复垦为例。人们通过矿业工程获得煤、金属矿产、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地、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资源。露天开采造成的对地表的挖损,废石、尾矿、电厂粉煤灰库造成对土地的压占,矿石采出后的采空区使地面出现塌陷、裂缝、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采矿形成的矿山建筑、道路等,每年新增破坏土地数十万亩。由于各种利益的博弈,我国被破坏的地表复垦率比发达国家低50多个百分点。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大工程观教育,认识到工程必须协调环境等多种因素才能付诸实施。但如果人文教育中都是在介绍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保罗?艾里克的《人口爆炸》、加勒特?哈丁的《公有地的悲剧》)和《生活在救生艇上》、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等作品的思想,或者都在讲解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斯通的“自然物的法的权利”论,奈斯的“深层生态学”,似乎都不能引起矿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真正共鸣。因为他们面对的毕竟都是些如何多采矿、如何减少成本的具体问题。对于他们的人文情怀的培养需要与他们的具体实践尽可能结合起来才能对他们有所触动。否则,学生听这些坐而论道的课程只是为了多挣学分。
4 人文素质教育中大工程观教育内容之三――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教育
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工程观还要求人们将人文主义的眼光深切地投向与工程有关的弱势群体。如果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靠工程技术,那么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则主要靠从业人员的非技术因素。大工程观将科学、技术、非技术要素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工程活动系统,注重工程技?g本身的同时,把非技术因素作为内生因素加以整合,引入工程活动。其中非技术因为的要求就为人文素质教育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挖掘,而不只是空谈学理。例如矿山开采中对于小矿的开采问题。
矿产的分布并不都是集中在一起。只是政府组织的开采者只关注矿产集中的地方开采。对于分散在大矿周围的小矿则不肖一顾。这些星罗棋布的小矿就成为“拾麦穗”者淘金场所。到2005年底,小矿占到全国矿山总数的93.94%。为国家提供了52.67%的固体矿石量,完成了49.49%的工业产值,解决了500余万人就业问题。仅仅小煤矿的大力发展,使得工业对经济的贡献达到60%。直接使得工业增加值完成了40.01亿元。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了一条脱贫的道路,还使边角零散的小矿床矿产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但由于这些淘金者并非正规的专业的采矿者,他们完全游离于政(下转第29页)(上接第11页)府对于采矿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之外。这就给小矿开采的管理带来了麻烦。例如,由于小矿点多面广、开采量加大、开采速度猛增,又加上矿主在利益的驱使下无序开采,破坏土地资源。出于生态恢复的需要,对开采后的废弃矿井填埋必须实行开挖时的逆序进行填埋。小矿并不进行分层回填,甚至有的根本就不予填埋。采矿过程中最容易造成污染的水资源破坏。小矿开采过程中很难做到按照国家规定对采矿中排出的地下水进行环保处理,而是随意挖沟排放。小煤矿作业中产生的地下废水酸碱度一般都是超标。这些酸性水质会对地表水产生极大污染,造成浅层孔隙水的污染,从而给整个地下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这些小矿矿绝大多数由乡镇、村集体所有。最初国家对小矿是给予扶持。但由于小煤矿企业除了在企业资质方面、规模方面、设备及体制方面存在问题外,还有技术指导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忽略安全培训问题等问题。如,小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是煤矸石,矸石在堆放过程中,经降水淋洗后部分物质被溶解,并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污染水源。此外,煤矸石由于堆积不当很容易内部温度升高,发生爆炸。我国曾多次因为矸石山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面对以上小矿出现的问题,简单地关停显然是无奈的选择,这里有很大的“可为”的空间有待从业人员和决策人员在其中有所作为。在“可为”与“不可为”之间,是否愿意有所作为,需要树立大工程观的理念,并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将这种理念化作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撑。
5 结束语
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工科院校中逐渐开展起来了,表明我国工程教育引入了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促使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工程观教育相互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相关行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可以预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人文素质课堂上进行大工程观教育,是工科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一条新路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