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城郊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现状
1.城乡结合的“尴尬”
据初步统计,80%以上的城郊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隔代祖辈大多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名至实归的沟通交流。加之城市发展的冲击力,城郊留守儿童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普遍较高,敏感性较强,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呈现出“生在农村、处于城边,父母流动、缺乏监管,心理失衡、问题层出”的尴尬。
2.健康成长的“困惑”
由于父母仅限于“夜间伴宿”,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呵护,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祖父母及亲友监护呈现出“袒护下的照顾,松懈式的尽责”,安全成长是最大的问题。城郊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攀比、孤僻、偏激、不团结、特敏感等不良心理问题,为形成问题儿童乃至人格扭曲埋下隐患,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3.家校联动的“短路”
经初步调查,绝大部分城郊留守儿童父母,在儿童教育上对学校和教师期望值较高,但是城郊学校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在师资队伍、教学理念、教育环境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和差距。家校联动短板,儿童兴趣培养、心理疏导等家校共同监管要素逐渐滑坡,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的舆论力量,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破解形成长效机制任重道远。2016年2月,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从宏观上对做好留守儿童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但在微观上和具体操作中,尚需我们积极努力和探索。
1.全面建立“留守?和?”档案,运用现代化媒介强化沟通
每学期建立健全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将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父母务工工作情况及联系电话等记录在案,加强家长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特别是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介技术,建立班级老师与儿童父母之间的qq群、微信群,及时发布班级动态、学生在校表现等相关信息,随时提醒父母和监护人对子女从学习、生活、思想上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及时发现孩子的一些不良倾向,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心理疏导。
2.全面完善共同监管机制,采取多元化措施弥补责任缺失
学校将留守儿童纳入班主任管理考核范畴,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支持,结合实际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推行留守儿童走访交流活动,做到孩子有安全问题时必访、情绪不好时必访、生病时必访、有不良倾向时必访、成绩下降或上升时必访、家庭有重大困难时必访、多次有迟到早退等现象时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开展亲子交流、校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引导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3.加大社会宣传动员力度,催生全方位监管体系自然生成
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全面宣传关心关注“留守儿童”舆论,争取同级政府支持,给予经费保障。以学校为主体,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学校倡导、家长共造,打造家庭监管平台,通过儿童在校结对子帮助,实现留守儿童家庭和非留守儿童家庭互帮互助,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在家学习等相关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阳光地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关注,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关爱。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3894.html下一篇:谈中度智障儿童的生活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