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针对阻碍职教学生高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依托培训中心的诸多资源与优势,着力探索解决如下问题:(1)探索解决德国 “双元制”教学与学校实际情况相融合,本土化应用的问题;(2)探索解决研究成果转化为专业教学资源的问题;(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未能实现有机融合的问题。
1 深入研究中德合作教育规律, 构建人才培养平台生态环境
结合实际,建立“3+1+1”人才培养机制,设置“专业能力课程”、“生产技能?n程”、“职业素养课程”三类。借鉴德国IHK毕业考试模式,以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考试内容,采用多样化考评方式,保障教育产出质量。实施“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双循环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学生在大致了解行业后进入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学生在已经基本认识到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回到学校强化学习,最后顶岗实习提高工作能力,实现学校到企业再从企业到学校的“双循环”。
2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建设生态化创新教学系统
建立一支“能教会做”,懂管理,了解企业的师资队伍。采用信息化手段,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主动式”、“交互式”地高效学习。以教材为抓手,促进科研成果进教材凝练科研成果编入教材,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使教材具有更加明显的时代性。
3 政校企共育人才,提升合作教育生态创新效能
政府、学校、企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政府作为职能部门,扶持企业发展,资助学校教育,位于生态链最上游。企业作为社会资助力量,处于生态链的上游;而作为用人单位,又处于生态链的下游。学校位于生态链核心位置,应对上游政策指导,借助社会资源力量,实施本职工作任务,输送技术人力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上游职能部门根据区域发展、人才状况,适时调整指导方针和政策倾向,从而更有利于区域经济、企业学校的合理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政、校、企三方从传统的直线型生态链,发展为环型生态链,使生态链上各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共荣。
4 结语
课题以解决阻碍职教学生高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引导、任务渗透、项目驱动”这一途径进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对国际交流合作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