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 可持?m发展观
将可持续发展观纳入到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教育的内容,引导他们树立“生态生产力”的新观念,使他们科学的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将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实践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从而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自然界对人的包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交互过程的作用和影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是本地区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只有他们具备了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2 生态自然观
长期以来,受西方传统生态价值观的影响,学校偏重主客二分的自然观教育,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对立为基调,人为地将有机的自然系统分为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而且强调二者的分离与对立,忽视了二者的统一。这种主客二分的机械自然观教育,导致人们将自然界置于被驯服、被改造的地位,造成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紧张,也使甘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在其的指导下过度采伐森林资源、草原超载过牧,最终导致草蓄矛盾突出、沼泽湿地大面积萎缩、江河流量减少、人畜饮水困难等突出问题。而实施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打破机械自然观的束缚,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代替人征服、统治自然的价值观,使人类在向自然的回归中实现人性是回归与自我的回归,知道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中单纯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和谐是片面的、狭隘的和谐,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前提,社会的和谐只能是暂时的。为此,在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应该批判机械自然观,宣扬生态自然观,让青少年明确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不要妄自尊大,而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只有这样整个甘南少数民族地区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与财富。
3 生态平等观
具体来看主要包括: 第一,种际平等。所谓种际平等,也就是人与其他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自然物种的平等。“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和他们环境中并且和这一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并不是人类的奴隶和为人类而生的,而是大自然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人类不应该剥夺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合理地控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第二,人际平等。人际平等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利益群体在利益资源、保护生态、维护发展的过程中取得权利与义务的对应、贡献与索取的对应、机会与风险的对应、恶行与惩罚的对应、善行与奖赏的对应、作用与地位的对应等。包括代人与人之间的内平等和代际平等:第一,人与人之间的内平等。即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发展上应机会平等。强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拥有平等的发展和生存权利,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能以损害其他地区和国家人际平等的发展为代价,特别要顾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强调人类的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第二,人与人之间的代际平等。即当代人与后代人平等地享有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就是要让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认识到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当代人决不能麻木地破坏现有的生存环境,决不能毫无节制地使用子孙后代的自然资源,必须考虑到我们现有的行为对后代造成的生存和发展威胁,从而做到有效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给后代人留有生存和发展的余地。
4 生态义务观
“义务”一词与权利相对应,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尽的责任。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不管他们的主观愿望如何,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职责和任务,而对职责、任务的体验,就是人们的道德义务观,其表明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承担的责任,也表明社会和他人对个人行为的要求,而人之所以要对他人和社会尽义务,是因为人类与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界、社会的命运紧密相关,个人是社会的一员,因此就应该对社会尽义务。
5 生态消费观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基本关系。据统计,2008年甘南州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60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10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目前一些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由于受“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追求时尚,沉溺于一些无益于自身身心健康、也无益于自然生态平衡的“享受式”生活方式,这类奢侈无度的生活方式如果不及时纠正,不仅会对更多的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而且对日益严的生态环境危机无疑也是雪上加霜。因此,要把包括绿色消费观、适度消费观、文明消费观、精神消费观在内的生态消费观纳入学校德育的范围,确立一种建立在客观性价值衰减基础上的生态消费观,引导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认识到消费主义的危害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绿色消费不仅是保持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让他们了解绿色消费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在思想上逐渐形成绿色消费的意识并在生活中不断践行,养成绿色消费行为,选择使用生态环保的产品,减少资源的浪费。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