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马来西亚职业教育与资格框架体系及启示

马来西亚职业教育与资格框架体系及启示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18-03

  马来西亚是位于东南亚核心地带的一个具有多种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特点的国家,其主要居民为马来人、华人与印度人,以及沙巴和砂拉越的原住民;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被广泛使用,华语、粤语、闽南语及客家语普及通用。马来西亚地理环境优越,政治稳定,教育开放。近年来马来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希望把马来西亚打造成区域卓越教育中心。但该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地位低下,在教育体系中所占比例不高。2012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在《2013至2025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初步报告》(Preliminary Report Malaysia Education Blueprint 2013―2025)中提出“职业转型计划”(Vocational Transformation Plan),希望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让公众接受职业教育。

  一、马来西亚职业教育体系

  (一)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职业课程。马来西亚过去不设初等职业教育类型,但在小学阶段就已大量地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小学生从四年级起就会接触到就业课程。在4-6年级课程中设置的“操作技能”,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操作技能,使之具有基本的就业经验和机会,当然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其职业意识和对职业的理解能力。

  马来西亚的中学教育学制6-7年,分为初中教育(3年)、高中教育(2年)和大学先修班教育(1-2年)。从2013年起,学生在初三结束时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初中评估系统(Penilaian Sekolah Menengah Rendah berasaskan,PBSMR)评价,该评价不属毕业考核,而是以是否通过四门核心课程(马来语、英语、科学和数学)来评价学生能力,其成绩作为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的高中学习的依据。

  所有初中生都要学习一门叫“生活技能”的综合科目,该科目连续开设3年,其内容包括工艺劳作、业务研究、家庭教学和农艺科学等。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技能。这些课程在某种意义上与我国中小学阶段开设的劳动课有相似之处,但内容更加丰富,可供学生灵活选择。

  2013年起增?O了对应于初中的基本职业教育(pendidikan asas vokasional),其课程中,核心理论课占30%,职业技能训练占70%,毕业时经考试合格取得二级技能证书(MSC Level 2)。

  (二)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根据PBSMR成绩的高低,分别进入普通(学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伊斯兰宗教教育三类高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实行开放式的教育文凭制度,除了核心课程(马来语、英语、数学、历史、伊斯兰研究和道德教育),普通高中学生还需要学习化学、生物、物理、科学和技术英语等课程,高三结束时需参加统一的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ijil Pelajaran Malaysia,SPM)考试。

  职业技术高中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技术组(Technical stream),学生除学习普通文化课程外,还学习诸如绘图、电子、农用技术、建筑和机械工程等技术科目;面向领域主要为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农业、商业、食品管理和时尚研究等。第二种是职业组(Vocational stream),学生需参加学校设置的电子、汽车、餐饮、计算机编程等职业科目,接受基本的职业训练。第三种是技能培训组(Skill training stream),主修学校开设的短期商业贸易课程,课程以普通文化科目和职业科目相结合的形式实施。这三类职业高中对入学成绩的高低要求依次降低,仅技术组的职业高中毕业生可继续深造。

  其他类型的政府主办或政府资助的中学包括宗教中学(Sekolah Menengah Agama)、技工学校(Sekolah Menengah Teknik)、全寄宿学校和玛拉初级学院(maktab Rendah,理科玛拉),均属于广义的中等职业教育。

  宗教高中即伊斯兰宗教学校(Islamic religious schools)。马来西亚存在伊斯兰宗教学校制度,其小学叫Sekolah Rendah Agama(SRA),而中学被称为Sekolah Menengah Agama(SMA)。还有一种伊斯兰宗教学校是阿含经联(sekolah agama rakyat,SAR)。主要教学阿拉伯语、宗教历史和伊斯兰教法。

  2012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在《2013至2025马来西亚教育蓝图初步报告》提出将职业高中改成职业学院(Vocational College),并在当年完成了10所学校的升格,到2013年底已经完成79所中职学校的升格转型,仅保留了10所技能培训学校(Technical School)。职业学院学制由中职的2年延长到4年,教学内容包括30%的学术核心课和70%的实践技能课,另加7个月的生产实习。与此同时,教育部选择优势企业与职业学院结成伙伴关系,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可以获得政府的减税优惠和毕业生的优先聘用权。马来政府希望到2015年,40%的公立职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到2020年实现每一所公立职业学院至少有一家合作企业,职业教育整体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三)大学预科教育。马来西亚的高中或中职毕业生并不能直接参加大学入学选拔(考试),而是根据其SPM的考试成绩来决定是否进入大学预科学习。预科课程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必修科目包括:英语、伊斯兰研究或道德研究、马来西亚研究、沟通技巧和信息技术等。其他科目包括: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和计算机科学(科学流);会计学、商业管理和经济学(会计学);工程化学、工程物理和工程研究(技术流)。其中在预科学院和玛拉学院就读的预科课程纳入义务教育。

  预科课程也分两种类型,即中六(Sixth Form)课程和大学录取课程。学制均为1-2年,优等生只学习1年。

  中六课程包括上下两个阶段,其课程内容主要有学术、技术和宗教三方面。课程结束后学生可参加由马来西亚考试委员会主办的高级教育文凭(Sijil Tinggi Pelajaran Malaysia,SPTM)考试。该文凭获英国剑桥大学认证中心(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s Syndicate,UCLES)的认证。通过至少一门学科的学生将被授予一个记载有科目和成绩信息的证书。SPTM证书不仅是马来西亚国内大学录取依据,也被众多外国大学和专业考试机构作为录取依据。

  大学录取课程是特别为土著学生进入大学而准备的,学习年限1-2年,具体取决于有关大学对其课程的要求。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教育后,须参加指定大学的有关考试,及格者可被该大学录取。参加伊斯兰学校预科学习的学生将被授予马来西亚高等宗教证书(Sijil Tinggi Agama Malaysia,STAM)。

  (四)高等职业教育。在政府设定的“2020愿景”倡议下,马来西亚寻求在2020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是发展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40%,以培养出大批优质毕业生。为此,该国提高了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支出,使之达到GDP的1%。目前该国共有20所公办大学(public universities)、33所理工学院(Polytechnic,马来语Politeknik)和70所民办大学,此外还有大量的社区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理工学院、民办大学和社区学院承担。图1是该国2007―2011年各类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可见就读职业院校和师范学校的人数远远低于读大学的人数。

  二、马来西亚的职业资格框架

  马来西亚借鉴英国的国家资格框架(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NQF),建立了本国的资格框架(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MQF)。MQF是一个全国统一,为在公立和私人教育机构学习的人员提供的职业资格认证系统(见表1)。该框架于2007年建立,具体由高等教育部(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MOHE)下面的马来西亚资格管理机构(Malaysian Qualifications Agency,MQA)管理。MQA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国家认可委员会(LAN?CLembaga Akreditasi Negara)和2002年成立的质量保证部(Quality Assurance Division,QAD)。

  ?框架将所有职业技能资格分为技能、职业和培训、高等教育等三个部门(skills,vocational and training,higher education)进行管理,为不同教育机构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资格证书。

  人力资源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下属的技能发展中心(Department of Skills Development)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National Occupational Skills Standard,NOSS),NOSS是由工业领域的专家根据国家技能发展法案2006第652条(National Skills Development Act 2006,Act 652)制订,作为在马来西亚各个职业领域工作的熟练工人应当具备的能力规范。

  马来西亚技能体系与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NVQ)相似,共分5级,从低到高依次为:1-3级为马来西亚技能证书(Malaysian Skills Certificate,MSC),4级称马来西亚技能文凭(Malaysian Skills Diploma,MSD),5级称马来西亚技能高级文凭(Malaysian Skills Advanced Diploma,MSAD),这5级技能体系的技能要求由低到高依次加强。

  马来西亚在第十个国家计划中,技能体系作为唯一的国家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广泛吸收了行业、企业人员的意见,是全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技术规范,职业资格证书与教育学历证书对等、互通。目前马来西亚公共服务部(Public Service Department of Malaysia)批准了13项服务于公务员职位的服务计划。并且为了加强技能鉴定的规范作用,在马来工作的工人、职员都要求强制参加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否则不能上岗就业。随着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健全,配合就业领域实施的就业准入制度,从而保证了职业资格制度的推广运用,促进了就业人员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马来西亚的职业教育及资格框架体系的启示

  马来西亚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健全,其资格框架借鉴了英国的国家资格框架,便于不同资格间的比较,对改善职业教育与市场需要之间的匹配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我国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统筹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体系。马来西亚借鉴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NVQ)建立了五级技能标准,借鉴英国国家资格体系(NQF)建立了本国资格框架MQF,但从2011年起英国就用资格与学分框架(Qualifications and Credit Framework,QCF)取代了NQF。我国于1994年6月也引进了英国NVQ,建立了我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标准共分五级。同年7月5日将“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此后,职业标准制订和技能鉴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执行,但至今仍未能建立我国的国家资格框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都表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有一个制度性的国家资格框架予以支撑。姜大源教授2014年借鉴了欧盟欧洲资格框架(EuropeanQualificationFramework,EQF)经验和联合教科文组织(UNESCO)的8级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结合现有的5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出了一个也由8级资格构成的中国国家资格框架设想,应该可以作为制订我国国家资格框架的基础。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制度,使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资格证书和各类行业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统一于国家资格框架之下,形成一个参照系,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的证书、文凭所代表的资格的互认、沟通和衔接,进而实现与国际上不同职业资格的互认。   (二)调整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重心上移。马来西亚2013年及时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将绝大部分中高学校升格成职业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的重心由中职教育转向高职教育。当前世界众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要年龄阶段由原来的“中学阶段”推?t至“中学后”(post-secondary),如日本将过去的初中后分流为主逐步改变为高中后分流为主,德国保持较大比重的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同时,加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力度;美国实施高职教育的社区学院和在校生数双双占高等教育的40%以上。我国也应该着眼于世界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将职业教育的重心由中职转向高职教育。

  (三)普职融通,及时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马来西亚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加入了一定量的职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中学教育阶段大量引入操作技能和生活技能方面的内容,将职教内容与普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中学阶段分流,形成单独的职业教育,毕业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升学或就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虽然也设置了“劳动与技术”课程,各地教育部门也下文要求每周劳动1小时,广西明确为“校内劳动和家庭劳动每周均不少于半小时”,但在实践中,往往变成校园清洁和家务劳动,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作用不大。中学以后由于应试压力,职业课程更加不受重视。建议:一是把中小学阶段的职业课程具体化,课时集中使用。每学期落实1-2次职业教育活动,包括参观工商企业,学习操作一种设备,使用一种工具,种植一种作物,制作一种产品等。课程内容应当多样化,不同学校、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学习内容。二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逐步提高职业课程难度和学时量,中学阶段可延长到一周(30学时)左右。三是建立考核标准,把职业课程或职业活动成果纳入学业考核,以此提振学生对职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信心,从小培养职业意识,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以期改善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风气。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406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