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转变教育理念,构建留守儿童正确价值观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和系统的家庭教育,且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读书无用论、缺乏人生价值追求等消极的观念。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则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指标,忽视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致使留守儿童因成绩不佳而更加消极悲观。对此,班主任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班级组织中的人作为管理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用心研究学生的禀赋、兴趣、需要及特长,帮助留守儿童全面了解自身优缺点,促其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此外,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一般,面对升学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放弃学业。对此,班主任应帮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知识观,让其知道,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不论是否读大学,都应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班主任要将这些正确的观念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之中,使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一样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其自信心。
二、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独立性
孩子对父母都有一定的依赖性,希望父母能够陪伴自己成长。但留守儿童的父母迫于生计外出务工,虽改善了家庭生活,却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疏远,使得孩子的成长存在不足。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需要班主任通过开展情感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其独立性。具体而言,班主任可留心观察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进行主题活动设计,如“快乐读书,做好自己”“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互帮互助,有你真精彩”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认清自身价值,学会与人交往,懂得控制和保持愉悦情绪,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体验快乐的机会,让他们在享受快乐时学会感恩,逐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三、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
班级是一个集体组织,是为学生服务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家庭归属感缺失,需要在班集体中寻找归属感。班主任可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班级组织的稳定、有序,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注,更希望在班级中获得关注及帮助。因此,班主任可通过成立班委会、任命班干部等形式,让留守儿童根据自身所长担任一定的职务,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使其成为班级组织的中坚力量;或是在班级成立互帮互助小组,如“阅读兴趣组”“象棋兴趣组”“科技兴趣组”等,让留守儿童依据自身兴趣参与各项活动,加强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实现个人价值,逐渐形成对班级的归属感。
四、构建多元班级文化,培养留守儿童健全人格
文化源自生活,班级文化即为班级学生各项活动的总和。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健全人格,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班主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成长平台,构建多元班级文化,使班级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磨砺性情、沟通交流的乐园。例如,通过佳作欣赏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天赋,通过手工艺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在各类活动中,留守儿童的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以激发,也更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
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转变教育观念,优化管理方法,为留守儿童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促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4090.html上一篇:美国“应试教育”现状与反思
下一篇: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