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近年,各省为了缓解国有高校的还贷压力,对于高校生人均拨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安徽省为例,从2012年开始,每个在校学生的拨款从以前的8000元每人提高到了12000元,加上目前学生缴纳的大约4000左右的学费,学校可获得的生均收入在16000元左右,而独立学院的收入就是每个学生每年缴纳11000元左右的学费。独立学院要保持在高等教育中的竞争力,就对其教育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关于教育成本
目前教育成本的定义可以归纳为:是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所有资源的价值总和,普通意义上来说耗费的资源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货币形式体现的教育资源耗费;二是因为资源用于教育而造成的其他无形资源耗费的价值。前者是教育过程中实际的成本损耗,后者是教育产生的机会成本。教育成本的内容应该为教育过程的实际成本损耗,是教育实际发生的成本并且能够有效计量。
对于独立学院教育成本的界定应该明确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为独立学院在校学生,核算的内容仅包含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耗费的资源总和。所以,独立学院教育成本即对独立学院在校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而耗费的所有资源价值总和。
按照对于独立学院教育成本定义和分类,将独立学院教育成本划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及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资产折旧四个大项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年的专项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信息网络构建和其他专项公用支出等)和专项项目支出(房屋建筑物购置、大型修缮等)属于资本性支出,按照资产性质划入到当期不同资产名目下,通过每期资产折旧计算当期折旧值,所以在独立学院教育成本核算中资本性支出不计入当期费用。
二、安徽省A学院教育成本核算
笔者就以安徽省A学院2012―2014度共3个年度每年度发生的经济业务,制定教育成本,对A学院每年度的教育成本进行货币计量,并从教育成本分析的角度简要分析A学院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A学院教育成本核算对象。核算对象是成本核算过程中,为了归集和分配费用而确定的承担费用的产品。把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大学生作为核算的对象。本文研究的A学院学生类型是三本,所有学生都是4年学制,所以核算的对象就是三本在校本科生,且A学院为典型的财经类院校,专业差异度不大。为了计算简便合理,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考虑由于专业,年级所造成的教育成本差别,且标准学生数即为在校学生数。
2.A学院教育成本核算周期。教育成本核算周期是对核算对象花费的教育成本的核算周期。A学院学生均为三本学生,培养的周期为四年,本文截取的是近3年数据,难以进行一届学生成本项目的核算,所以本文按照一个自然年度作为核算周期,分别对近3年的数据进行核算、对比。年度学生总人数=(年初学生数*8+年末学生数*4)/12。
我们根据A学院2012、2013、2014年度企业办学校/民办学校统计报表基本表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2012年资产折旧为4852千元,2013年资产折旧为6427千元,2014年资产折旧为7394千元。
1.A学院教育总成本。按照上文所列独立学院教育成本详表,对照A学院近3年来的财务数据和报表,对A学院2012、2013、2014的教育成本核算情况如gh:
A学院年度教育总成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及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年资产折旧+其他项目。
2012年A学院年度教育总成本=8341+3987+15660+4852=32840千元
2013年A学院年度教育总成本=9431+5614+27984+6427=49456千元
2014年A学院年度教育总成本=10839+7177+29805+7394=55215千元
2.A学院年度生均教育成本核算。上文已经提到,A学院现在只有三本(学制4年)学生,不存在标准学生折算,故在校总人数为(年初学生数*8+年末学生数*4)/12。
2012年在校学生数=(3649*8+4394*4)/12=3897
2013年在校学生数=(4394*8+5296*4)/12=4694
2014年在校学生数=(5296*8+6057*4)/12=5550
近三年分别为3897人、4694人和5550人。
2012生均办成成本=办学总成本/在校学生数=32840000/3897=8427元
2013生均办成成本=办学总成本/在校学生数=49456000/4694=10536元
2014生均办成成本=办学总成本/在校学生数=55215000/5550=9948.65元
通过对A学院基本办学情况、教育成本项目以及核算指标的分析,发现A学院教育成本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预算编制不合理,编制方法单一。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A学院预算编制是参照母体学校的预表进行编制的。而普通高校预算编制的基础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且没有按配比原则配比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此外,预算编制的方法采用的是基数法,参考的指标仅仅是以前年度的项目金额,编制方法单一,没有考虑当前客观因素变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具体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其次,办学规模盲目扩大,生均教育成本增加。近3年,A学院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分别为3897人、4694人和5550人,导致办学条件难以配套,到2014年,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图书均低于国家教育部[2004]2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要求,为了保证基本办学条件,A学院不断租赁母体学校校舍、设备。2013年和2014年,缴纳的管理费用达到了9216千元和9725千元,分别占到了A学院当年总成本的19%和18%;租赁费用分别达到了4225千元和3250千元,占到了当年总成本的8.54%和5.89%。另一方面A学院近3年生均办学成本分别为8427元、10536元和9948.65元,由此可见目前A学院在校生人数超出了其办学能力,办学规模超出了合理范围。
此外,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然要加大师资人员、教学条件等方面投入。教育质量高,教育成本相对地就高。所以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是要在不断保持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来得以实现。作为独立学院而言,提高教育质量,有些成本不但不能降低,反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随着A学院近年来生均教育成本逐步增加,生均工资福利支出近3年来分别为生均为2163元、2009元、1971元,逐年下降,明显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
三、建议与对策
1.合理确定预算项目,采用综合预算方法。对于独立学院预算的编制首先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按配比原则配比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预算内容要结合教育成本的项目,剔除那些于教育无关的项目,再补充资产折旧等资本性支出项目。对于预算编制的方法,应视项目选择。对于发生较少、金额较小的成本项目可采用基数法;对于发生较为频繁、金额较大的项目应采用零基预算法;对于资产采购、租赁等建设性项目应采用项目预算法,这样的预算方法既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学校年度预算的准确,也没有大量增加学校预算的工作量及预算成本。
2.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控制教育成本。从目前A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在校生人数已经超出了其办学能力,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教育资源需求,同时大量地租用校舍、设备和外聘教师还增加了学校的运行风险,同时使得教育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控制。办学规模的不合理是目前A学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一般而言,办学规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学校的在校生总数;另一层是指各专业的学生数,即专业规模。A学院办学规模现阶段超过其办学能力,生均教育资源达不到要求,学校必然要通过其他租赁设备、外聘教师等途径来弥补自身教育资源的不足,但较多的租赁设备和外聘教师一来造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不稳定因素,难以保障学校稳定和持续发展,二来由于租赁费用和管理费用,使得教育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笔者认为,对于办学规模的合理确定,要从目前A学院现有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出发,测算合理的在校生人数,调整和减少招生规模,保障目前在校学生的生均教育资源。对于专业规模,要从自身教育教学优势和社会需求出发,集中教育优势,发展优势专业,开发自身的办学特色。
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师资投资力度。近3年来,A学院生均工资福利支出逐年下降,主要因为聘请校外高职称有经验的专任教师来缓解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不断面临教学压力。事实上,独立学院作为较为典型的教学型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面对教育成本居高不下的环境下,不能为了控制教育成本,而减少教育资源的投入,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不但不能降低,而且需要加大投入,吸引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学人才,不断培养自己核心的教学团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持续稳步提高,是学院生存在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成本管理控制教育成本时,笔者认为要从学校的整体管理战略出发,把管理控制重点放在对学校全局有影响的学校规划、学科专业布局等结构性因素上,把握学校整体的成本态势,然后再加大对各个执行环节的控制力度。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吸引社会资金的介入,实现国家对于独立学院完全独立,走向国家对于独立学院社会办学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4132.html上一篇:中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