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民间歌谣传承的模式
当前民间歌谣的传承,主要可以通过民俗节庆的传承,族群之间的传承以及学校教育的传承等方式开展。
(一)民俗节庆的传承
自古以来,我国富有音乐天性的“以歌代文”民族民族,通过歌声记载历史、传播文化、孕育后代。人们喜欢借助大自然来歌唱生活,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愿景。民俗节庆氛围中,人们会按照民族的传统礼仪歌唱相关的歌谣[1]。这些歌谣普遍歌唱在喜庆、嫁娶或者节日庆典中得以流传,比如“送别歌”、“赞新娘”等民间歌谣,均为民间歌谣的代表性作品[2]。
(二)族群之间的传承
村寨、田野和山间是民歌传承的主要场所,母女相关、父子相传、同伴相传等多种方式均为民间歌谣传承的重要方式,族群之间相互传承、相互歌唱,在劳动中、训练中不断的歌唱[3]。族群之间的传承可以主要表现在单向传承与多向传承方面,其中单向传承指的是隔辈之间的传承,比如母女之间的传唱、父子之间的传承等等;多向传承主要指的是同伴之间的传唱,是单向传承与多向传承的有效结合。
(三)学校教育的传承
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不仅仅能够通过凭借传统民俗节庆的传承、族群之间的传承,同时也可以借助学校教育实施现代式的活态传承[4]。教育指导方式对民间歌谣的传承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民间歌谣,感受民间歌谣的魅力,促进民间歌谣的科学指导与长远发展。
二、民间歌谣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民间歌谣教育模式可以通过注重民间歌谣的现场录制保存,举办民间歌谣传唱活动;强化族群教育的基础性力量,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创编校本音乐教材内容,纳入学校正规音乐教育等方式实现创新。
(一)注重民间歌谣的现场录制保存,举办民间歌谣传唱活动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等需要加强对民间歌谣的重视程度,注重民歌采录,组建相关的文化管理小组,对各类民歌实施现场采录与保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现场播放这些民间歌谣,使学生能够体会原生态的民间歌谣,真切感受民间歌谣的魅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民间歌谣传唱活动等,展现学生的民间歌谣掌握情况,在相互传唱、相互竞技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领会民间歌谣的内涵,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促进我国民间歌谣艺术的发展,更好的保护民族文化。
(二)强化族群教育的基础性力量,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族群文化对现代民间歌谣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在传唱“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喝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娃儿打一打,王婆婆闹一闹,隔壁子幺妹儿说闲话。“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就过年,娃儿想吃肉,老汉儿莫得钱。”等民间歌谣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人们对生活生活的祝愿。“踩到我的脚,咋个说,送医院,巴膏药,啥子膏?牙膏。啥子牙?豆芽,啥豆?豌豆。啥弯?台湾。啥台,小小老鼠上灯台。”等大量的民间歌谣中均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生活道理。
在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强化族群教育的基础性力量,在民间歌谣教育活动中,需要强化族群教育的基础性力量,发挥族群教育的价值,使民间歌谣能够成为一种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维,熏陶年轻一代学生的思想,发挥文化传承的价值。
(三)创编校本音乐教材内容,纳入学校正规音乐教育
民间歌谣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民间歌谣的传唱更加富含正规性特点。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影响、音频工具等多种方式,将民间歌谣引入到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欣赏到正规的“周扒皮呀周扒皮,半夜三更来偷鸡,我们正在做游戏,一把抓住周扒皮,周扒皮。”等民间歌谣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儿歌开展语言活动,在表演区开展表演活动。教师可以将歌谣改编为小舞蹈,组织儿童一边朗诵,一边表演,感受学习的乐趣。再如教师也可以将民间故事转变为话剧,让孩子们进行表演,彰显儿童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
再如,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试着学唱,借助广播站、校园网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割燕麦,燕麦里面有条蛇,把我耳朵咬出血。”等民间歌谣的口耳相传过程中,实现民族歌谣的传承与发展。
结束语
民间歌谣作为我国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民俗节庆的传承,族群之间的传承以及学校教育的传承等方式,促进我国民间歌谣艺术的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4633.html上一篇:幼儿艺术与生命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