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退役士兵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就业形势和用工制度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政府对退役士兵的工作安置路子已经越走越窄。但是退役士兵的工作安置问题一直是民生的一个重要话题,为了能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针对退役士兵开展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性的重大问题。要想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就一定离不开专业的职业院校的指导,因此,对退役士兵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是承训学校的重要工作使命。本文仅针对承训院校的培训提出若干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
退役士兵刚走出军营,在他们面前的可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心理上不适应,再加上来自就业的压力,很容易使他们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焦虑的情绪,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可能会对后面的教育培训产生恶劣影响。所以要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退役士兵已经成家,对参加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对参加培训的动机不够端正,重结业轻技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培训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另外,他们对学校的环境及管理制度不了解,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退役士兵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状态比较复杂的实际情况,在入学初期可以召开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包括在学习上、生活上和思想上的一些问题和诉求,进行合理的引导,消除他们的各种顾虑,增强重新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资源,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及时听取他们的心声,发现有情绪不稳定的苗头,及时进行疏导和解释工作。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要切实加强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其中普法教育要作为重点培训内容纳入技能培训教育体系当中。着重“依纪依法”问题,从以军纪为天职向以法治为依托转变。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关心退役士兵,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就业前景。承训学校应当在就业指导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他们打好思想预防针,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培训中去。
退役士兵由军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转变士兵本身及其家长的思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退役士兵来承训学校报到的时候,学校可以通过“座谈会”“开学典礼”“新生交流会”等形式邀请士兵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由校领导或者教师代表讲解相关法律政策、培训意义和目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谋职业等典型事例,转变他们的思想。不要让士兵有自暴自弃的想法,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学习费劲,即使参加了技能培训将来也学无所用,浪费精力,产生厌学思想。而是要多鼓励,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承训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确定
(一)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人生地不熟”是我们在形容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给人心理上形成的一种印象。陌生的环境往往会给人一种冷漠失落的感觉。作为承训学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带给退役士兵以温暖,更多地给予一种人文关怀。学校应该从教室和寝室入手,对现有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进行调整。可以安排一间专门阶梯教室,配备完善的电教设备,供退役士兵理论教学专用;还应当提供几间普通教室,供实操实训教学的开展。寝室的设置应该慢慢从军事化管理转向普通学生的管理,让他们逐渐进入到普通高职院校学生的角色中来。教室和寝室的改良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学生入学后,应该让他们迅速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的管理体制,知晓班级建制、辅导员及科任老师的联系方式,初步了解各专业的培训内容和教学计划,帮助他们迅速融入到学校的学习氛围当中。
(二)形成制约机制,强化自我管理
学校应结合士兵的特点,在原有的学籍管理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退役士兵德育管理规定》《退役士兵教学管理规定》《退役士兵考勤管理办法》《退役士兵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学员的各项管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退役士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跟普通的大中专学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大都是成年人,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大部分学员都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在管理方式上,不应该太过死板,可以尝试采用职能部门宏观指导,辅导员主导,学员自主的管理模式。如果承训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退役士兵的培训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应该针对退役士兵班级采取“一对一”挂班管理,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及时解决培训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因材施教,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各教研部都应该配备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安排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示范教师、优秀教师进行指导。对于大部分的退役士兵而言,都是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的,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在选择培训专业上存在盲目性。因此,在第一学期应该先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比如公共课基础、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法律概论等必修课程。同时,开设部分专业课专题讲座或者专业选修课,学员选学,通过这种形式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一般都属于短期培训,时间在3―6个月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解决理论基础不够的问题,又解决职业技能提升的问题,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应该大胆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途径,承训院校可以深入当地部队为他们免费发放相关专业基础教程或者通过远程网络教学方式开展理论辅导,为他们退役后接受专业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宣讲工作,充分调动士兵退役后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在教学管理上要灵活且注重实效。承训学校要突破常规,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尤其在教学方法上,学校要避免枯燥的理论性教学,要强化直观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做到讲解与操作、案例与分析相结合,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强调运用直观的知识传授方式,使士兵容易接受和消化,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达到不仅“坐得住”,而且“学得进”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未雨绸缪,搭建就业促进平台
(一)根据社会需求,积极推荐就业
承训学校应该按照“谁办学、谁负责推荐就业”的宗旨,集中人力资源,拓展多种渠道,汇集各方力量,积极协调并优先推荐退役士兵就业。
(二)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培训就业
建立并完善符合退役士兵特点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时,采取订单、定向培训方式,积极为企业培训提供人才。学员在校期间可以实行“半工半学”的教学模式,前几个月以理论学习为主,最后一个月到企业参加实习。学员、学校、企业三方可以签订《退役士兵就业协议意向书》,在签订初步协议书以后,学院结合学员岗位的要求,对他们进行点对点的技能培训,最后学员前往企业顶岗实习,有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搭建供求信息平台,创造就业机会
退役士兵和用人单位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各取所需,满足各自的要求。退役士兵将自己的基本情况、专业技能、本人特长和求职要求等信息在此平台公布,用人单位也可以将本单位的招聘岗位、薪金待遇以及用人要求向退役士兵讲清楚。各级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搭建退役士兵与用工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建立并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及时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为退役士兵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退役士兵尽早实现就业。
(四)落实优惠政策,鼓励自谋职业
退役士兵培训后选择自谋职业的,要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收费、税费、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利用一技之长,创办经济实体,从事个体经营。
退役士兵教育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承训院校应秉持不断深化认识、完善管理、总结教训、积累经验的理念,结合退役士兵的特色,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广大退役士兵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再就业的契机,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及稳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