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创业是一种探索性行为,创业教育是一项培养创业者具有探索能力的教育活动。高校的创业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为自己和他人、为社会提供发展机遇的活动。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一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既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的竞争实力人才的需要,也是调动学生主体意识、适应学生综合发展需求、遵循人才培育规律的需要;二是作为高校又一重要功能,就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而开展创业教育,高校同样离不开社会创业体系的支撑,因此高校密切联系社会的过程也是其开展创业教育的良好契机;三是特殊的就业能力是应对就业压力的法宝,开展创业教育正是高校主动适应当前就业环境的举措。通过创业教育,一方面提升毕业生的综合实力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毕业生对岗位的需求,甚至为社会创设新的就业机会。
(二)目前困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几个问题
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应包括政府的主导机制,社会的导向机制,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的能动机制,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联动机制等。
当前困扰着高校开展相关工作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内涵认识有待提升。目前在创业意识建立、创业技巧培训、创业政策解读方面做得较多,而对创业者的个性引导和能力培养方面投入不足。大学生择业的首选仍是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视创业为畏途。从他们身上所暴露出的创业愿望不强、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折射出我们亟待提升对创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二是培养体系尚待健全。现行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对课程建设的要求相对偏低,但实际上实践性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对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师要求反而更高。同时,该类课程并没有纳入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三是创业基金明显不足。创业基金是运用现代信托关系,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由投资专家运作和管理,主要投向尚未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新兴企业的一种特殊投资基金。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明显缺乏融集创业基金的能力,需要政府、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四是创业基地有待开发。对任何一项创业实践,一个现实的环境空间都是前提。而高校的创业基地就是将创业思路现实化的平台,但许多现有的平台建设维护、新基地的开发建设并未高速运转起来。
二、现阶段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发挥过积极的育人助困作用
勤工助学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养成认真负责的纪律意识和敬业精神、体现教育公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定位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二)目前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的困境
办公自动化、后勤社会化挤占了很多校内传统岗位。而校内目前能够提供的岗位仍以劳务、服务型岗位居多,智力型、创业型岗位相对缺乏,而且报酬相对偏低,已不能满足学生参与实践的实际需要。同时,校内各用工单位因缺乏可操作的考核措施,还存在管理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但对于校外岗位,学校无权进行监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整个勤工助学工作缺乏指导和活力,助困和育人功能非常有限。
三、融创业教育于勤工助学是赋予传统育人工具新的功能
创业型勤工助学是指学校提供经济支持和专业指导,由学生负责经营管理,同时进行创业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最大优势在于,既有效推动高校的创业教育,又发挥了勤工助学新的育人功能。以勤养勤有利于缓解创业基金的压力,实现由助困式资助向助困与培养创业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功能的转化。对现有的校内岗位整合后进行科学化管理,允许有创业能力的学生以承包的方式进行运营,由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监控,有利于缓解新增创业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展网络创业模式,并在网上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等。鼓励承担创业教育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业项目,既发挥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又帮助指导教师积累指导经验,提高指导能力,提高整个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通过过程推动继续有效发挥勤工助学“助困”和“育人”两项功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经济压力,为有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实践平台,为传统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培养自我创新能力,并不断深化对新型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湖北省教研项目资助(No:2014432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4920.html下一篇:泰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