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手机媒体的普遍运用,手机媒体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其学习、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从事一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和教育模式,把握手机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1.创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平台。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升级换代,手机流量资费的快捷实惠,使得通过手机媒体建设思政教育新平台成了可能,手机媒体依托网络技术,呈现出信息资源内容、表现手法丰富、形式多样、信息传达高效快捷等多种优势,在传统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拓展了新的、更受学生喜爱和欢迎且效果更佳的新的途径和平台,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有效开展创建了新平台。
2.丰富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手机媒体广泛使用之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座谈、个别谈话、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这种传统模式的教育形式在一定时间段内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受时间、地点、制度的局限,而手机媒体呈现的多种交流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生动、更立体、更有效的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手机短信、手机报、飞信、手机微博客、手机微信(订阅号)、手机APP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途径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个人及群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教育工作。
3.增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手机媒体的多种功能如QQ动态、微信朋友圈等更加立体、深刻、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把准学生思想脉搏,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潜在问题,进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解决,提高工作效果;同时通过手机媒体随时随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另一方面,手机媒体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于一身,这种图文并茂、音视频俱佳的信息传播,能让学生在宽松有趣的氛围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1.加大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难度。手机媒体环境下,学生接收和发送信息,处于“无主控”“无屏障”状态,特别是在当前手机媒体缺乏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一些消极负面的思想信息都可以利用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中无障碍传播,但手机媒体的发展导致社会控制进一步弱化,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用户的海量性、跨地域传播带来的挑战、政策法规滞后等,使手机媒体进入了“资讯无屏障”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复杂化。
2.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对新事物较强的接受能力,是手机媒体最主要的接受者、使用者和推广者,相比之下部分教育者在手机媒体的接受和使用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手机媒体使用意识不强、网络技术水平差、对新事物敏锐性不强,对手机媒体的组成、特点及操作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手机媒体环境下难以熟练有效的运用,其巨大优势也难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手机的部分功能不熟悉,习惯性地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思政教育。
3.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受到新挑战。传统的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往往起着教育主导的作用,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设计并控制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组织和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同时大环境下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通过传统的媒体传递主流思想,但是随着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和手机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冲击,各种信息资源通过手机媒体涌向大学生,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大多是通过讲授、座谈、谈话、灌输式教育等方面开展,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功能的多样化,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正在减弱,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手机媒体及如何运用手机开展思政教育,成为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利用手机基础功能开展学生高效管理服务
1.运用手机媒体开展信息化管理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当部分学生管理服务工作都通过网络开展,且高校行政班级逐渐淡化,集中教育活动难开展。教育者可以利用手机建立班级QQ群、飞信群、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或电脑,发布各种教学以及学生工作信息或通知,开展班级管理、师生交流和学生互动,形成一个快捷高效的班级管理服务平台。
2.发挥手机媒体优势做好学生突发事件处理。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科学搜集和分析媒体舆情,遇到国内外及校园里的一些突发事件,应充分发挥手机媒体优势果断地开展紧急应对及处理,控制事态发展,稳定涉事群体情绪;同时可以利用手机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事实真相,以统一口径,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舆论。同时,与学生进行良性信息互动,稳定学生情绪,缓和气氛,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的主动权。 (二)利用手机即时通讯构建师生有效沟通平台
手机短信和飞信则属于星状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手机都是传播体系中的一环,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手机媒体”不仅给用户发送他所需要的新闻,更可实现跟踪、报料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报、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对读者和报社都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同时,可通过学生QQ动态、微信朋友圈等开展实时互动,构建有效沟通和交流平台。同时通过师生、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的交流、沟通,使师生、家校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影响,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利用手机微博客功能建设特色思政教育阵地
一是微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学生思政教育者可以充分运用微博客这一优势,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以专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与心理疏导、就业帮扶、成长答疑等,在重大节假日及敏感时段,编发专题微博,开展专题讨论、进行线上实时讨论等加强学生思想引导;还可以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室,开辟手机APP,搭建大学生们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平台,以丰富的实用内容吸引大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引导大学生。二是利用微博客开展学生人文关怀。利用手机短信、微信平台、QQ动态回复留言等编写一些温馨提示、励志小故事、心理疏导、节日祝福等给特定的同学进行人文关怀;也可以通过微博客宣传学生中各类先进典型,进行适当的正面引导,传递正能量。
三、手机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强化自律意识
大学生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和抵御能力有限,因此,各类负面信息、诈骗信息等很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为从根源上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和影响,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工作,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这些信息时有足够的辨别能力和心理准备,主动地对这些不良信息进行屏蔽和抵制。可以通过开展相关专题讲座、举办正确使用手机媒体的系列校园活动如手机媒体科技活动、创意手机报、抵制不良信息签字活动等特色活动,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逐步建立起高尚的媒介观和审美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正确有效利用网络, 科学理性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让手机媒体所传递的不良信息失去成长的土壤。
(二)提升教育者使用手机媒体功能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作为学生思政教育者,我们应该积极地转变观念,主动去探究和使用手机媒体,拓展和搭建思政教育的新平台,探索思政教育新方法,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手机媒体使用技能,从而达到既能熟练地运用手机媒体这个新平台,同时提升自身使用手机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抢占手机媒体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手机媒体使用技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学习手机媒体技术,具备编写手机短信、创办大学生特色网站、制作大学生校园手机报、创办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客、熟练运用 QQ、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能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手机媒体语言使用能力,要通过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表达,达到与大学生语言表达“同频共振”的效果,使教育内容真正为广大学生所认同、吸收、内化。手机媒体使用者学习网络表达方式,学会运用网络语言,以生动活泼、 表现实际生活的手机媒体语言,消除大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的抵触感,使大学生自觉加入到学习、内化教育内容的队伍中;同时,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于教师的拒斥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三)完善媒介环境的法律规章
建立和完善手机媒体信息传播规章制度,是手机媒体健康运用的外在约束。手机媒体的合理利用需要自律,也需要外在的约束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约束信息发布者和信息接收者的行为,对手机媒体运营商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能够有效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学校应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使学生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科学、文明地使用手机,提高手机网络安全和防范意识。同时,教育者应鼓励学生走下网络、学习时段人机分离,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健康使用手机媒体的好习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