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批判性思考是突破人们的常规思维模式,为提高人们的批判能力而提出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考注重理性的思考,不仅分析本身的信息、观点和问题,还要揭示背后的推论、含义和假设。批判性阅读包含于批判性思考之中,是对批判性思考的具体在阅读方面的应用,有助于读者对文章进行深刻理解,也有助于文章的作者对文章进行修改和完善。1979年出版的语言和控制一书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开启了话语分析批评视角的深刻探索[1]。
在义务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教育者的任务往往是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受教育者的任务是接受知识以及对它们进行理解和背诵,考试中题目的答案也是有一定标准的,批判性的思考及阅读基本是不存在的。而在高等教育中,开始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最基本的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应该是首先被培养的。
一、批判性阅读的含义
批判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与自己意见或行为相左的行为的否定。杜威将批判认定为自我发起的反省,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发端于否定和疑虑。所谓“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能够对信息进行综合的、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并做出权威、准确、有价值的判断。这被看作是一个在脑海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此流程是推动实现思维自我完善的必要过程。批判性思维提倡创新与实践,在强调学习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这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和高等教育素质的提升。
批判性阅读并不是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综合分析,认真、准备的领悟文章的含义。批判性阅读是对知识的重构,是对知识的创新,是独立思考的基础。
简而言之,批判性阅读就是在阅读语篇时,通过分析语言形式揭示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以及权势关系[2]。批判不是武断地认定别人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批判先从自我批判开始。在对阅读内容进行解读时,提出不同的看法,自我理解的平衡被打破,形成的不平衡推动了思考的进步。通过再反思、再思考达到新的平衡,这便是批判阅读的过程。
二、批判性阅读的过程
批判性阅读并不是一味地否定,它包含对阅读的深层次分析,既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发现其优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有根据的分解,不能盲目批判。
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形成,取决于是否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具有复杂性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辨别,在简单思维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批判性加工。阅读者首先要站在作者那一方对文章进行分析,以赞成的角度进行吸收;其次,阅读者要站在自己的这一方对文章进行质疑,以批判的角度进行论证。批判性阅读首先要理解文本基本的语言和内容,其次对文本进行细致、透彻的分析,最终在批判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一)整体性阅读
学习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一般性的了解。主要包括阅览文章的标题,看文章的引言和背景介绍、结尾段落,了解文章的题材、问题、主题、结论和主要结构,还可以了解作者和刊物,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二)快读与略读
学习者要像做阅读题一样,给自己设定不同的问题,由此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对文本的内容做出有目的的取舍,留下有用的内容与信息,舍弃一般性信息,从而实现有效率的阅读。
(三)概括与归纳性阅读
学习者在了解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这属于对文章进行忠实阅读,是对内容详细的阅读和思考,并搜寻论证即结论、理由、例子、假设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四)批评性阅读
在经过了上述三个阅读过程之后,学习者就可以开始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了。学习者对作者提问,思考自己的立场,判定论证的可信程度。然后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评价和发展工作。对于某一问题持怀疑、否定的态度,仅仅提出自己的假设和观点是不够的。这时学习者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独立的思考,还要寻找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进行佐证,最大程度的阐释自己的观点。
以上四个过程中,第一步和第二步属于预读过程,主要的工作是理解主题和收集信息,了解背景信息和文章全貌;第三步和第四步属于精读过程,主要工作是发现论证和质疑论证,是真正进入作者精神世界,与作者对话的阶段,也是批判性阅读最主要的工作进行的阶段,是评价和自我思考的过程。
三、批判性阅读的特点及其教育功能
通过批判性阅读,理解和思路变得深入和开阔,原有的知识进行了升级,对文章的理解大大超出了文章本身的范围。这样的阅读视角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形成的,美国“神童教育”就是“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批判性聆听能力”。从行为习惯到思维方式的养成过程。
(一)批判性阅读的特点
第一,批判性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它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批判性阅读的人,不是盲目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在于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主性的思考,能够鉴别观点的正确与否,提出假设并进行准确论证。
第二,批判性阅读注重思维逻辑。批判性阅读在于让读者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在阅读中进行一系列理性的分析,如背景、原因、功能和措施的分析,结合表象,运用适合的思维推出自己的结论。 第三,善于进行批判性阅读的人,不会轻信别人的观点,也不盲从权威。他们善于用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行阅读,对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保留信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批判性阅读的教育功能
现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导致人们在阅读中出现推测、假设等判断。批判性阅读将直接感受与推测结合,提高阅读者对语篇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批判性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提问、区分事实与观点和推理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的阅读,为更进一步的批判性思维打下基础。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教育与实践,而批判性阅读的教育就把二者结合,既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受教育者在实践批判性阅读中形成批判性思维。
第二,批判性阅读教育使学生开始对阅读有所思考,喜欢上阅读。受教育者对批判性阅读教学有浓厚的兴趣,相比于传统教学更倾向于批判性教育。与以往的阅读不同,批判性阅读教育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得他们愿意更加主动地进行阅读。
第三,批判性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批判性阅读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阅读中的预读过程就是传统的阅读教学的过程,而精读过程的教育才是受教育者真正开始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在精读过程中,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写作,而是开始分析和思考作者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也同时对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进行分析,提出质疑和进行论证。这种形式大幅度提升了受教育者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受教育者对文章进行精准的分析,提高阅读效率。
第四,批判性阅读对写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批判性阅读的过程中,受教育者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质疑、论证而不自觉地形成了批判性思维,这对于受教育者自身在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阅读其他人文章的时候,形成了批判性阅读的习惯,受教育者在完成自己的文章的同时,就会反过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批判性地阅读,这样可以更准确地修改自己的文章,避免不严密、不精准的文章出现,大大提高了受教育者的写作能力。
四、批判性阅读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如今高等教育改革强烈地呼唤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学习者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批判性阅读对教育者的作用
在批判性阅读的教育过程中,要求教育者本身具有批判性思维及批判性阅读的能力,要求教育者能够冲破盲从、进行独立思考,还要有发散和汇聚思维的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对教育者的批判性能力要求更为严格,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受教育者进行良好的批判性阅读的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批判性阅读对于教育者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有促进的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声音,教育者要给予肯定,鼓励受教育者继续和不断地进行这样的思考和论证,在此同时教育者也受到批判性阅读的教育。
在对受教育者的考核中检验教育者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在考核的过程中,加重开放性试题及其分数的比重,结合发散性思维进行答题。还要设置无固定准确答案的题目,这样不仅对于受教育者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进行了考核,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也对教育者自身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进行了检测和提高。
(二)批判性阅读对受教育者的作用
1.提高受教育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来源于创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就要以批判性阅读为基础,就需要受教育者能够有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对此问题进行论证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培养受教育者灵动的思维
单一的从作者的角度思考并不是批判性阅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受教育者要从自己的认知出发提出问题,通过辅助资料的寻找,佐证自己的推测,得出最后的结论。思维多角度的灵活性是受教育者在批判性阅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思维模式。
3.培养受教育者使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合理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受教育者更快更完备的理解阅读的内容。批判性阅读的过程:整体性阅读、快读与略读、归纳性阅读和批评性阅读帮助受教育者选择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4.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
预读与精读是构建批判性阅读的两项基础,在这两项基础之上的批判性阅读必然是在合理进程之中的,读者就能够在阅读中正确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质疑,从而进行严密的论证,同时也培养了受教育者的理解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5040.html上一篇: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述评
下一篇:大学生法制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