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当代中国常见的教学管理方式分析
第一,目标化管理,由学校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定时进行考核,以考核来提升师生的教学积极性,目标化管理通过将目标进行量化,必须完成一定的数量才算是符合考核标准,但是有些东西无法量化,比如教师的勤于公事的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作为最为一种集学习和科研的一种场所,需要和谐的氛围,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采用目标化管理,师生的个性被压抑,难以取得科研成就。第二,全面质量管理,上级教育部门通过对大学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包括科研评估、教学评估,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但是部分教师会把这些当成是工作上的压力,而且全面质量评估让大学失去个性,有些质量评估标准模糊,让各大学一味追求形式主义,出现“同质化”,难以产生浓重的学术氛围。第三,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要求事先结合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规划,让师生保持一个清晰的头脑和方向,然而战略管理需要对所有因素进行考虑,成本过高,一些被考虑的因素也在随时变化着,而且一些大学注重战略的制定,对战略的监控没有引起重视。第四,人本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能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提高师生的积极性,但是这种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太过理想化,人都有利己主义,这就会导致师生养成“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让大学走向世俗化。
二、高等教育实施价值观管理的作用
在对高等教育中的诸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的情况下,分析价值观管理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当下以及今后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施价值观管理能够提升大学管理决策中的道德强度和价值自觉
在如今的大学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掺杂了太多的利益,所有的决策中似乎都要涉及到利益方才具有实际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的政策往往会得到教职工的质疑,例如住房分配政策、职称评定和成果奖励政策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决策者往往掺杂了个人的利益,把大学管理作为一种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工具,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模糊,从而滋生了腐败,当利益驱赶走了学术,决策者的价值观受到了利益的腐蚀,使得很多决策都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所以实行价值观管理,让决策者的决策方向按照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为基准,以此为管理准绳,在决策符合价值取向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术制度,一言一行符合既有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办学质量的逐步提升,保持浓厚的办学条件,为社会输送科研人才。
(二)实施价值观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员工对于大学的组织承诺
所谓组织承诺其实是指,员工在组织中在不断的付出中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现象。这种组织承诺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第一是感情承诺,即员工在与组织长时间的相处中,逐渐产生了感情,导致员工难以离开组织。第二是持续承诺,员工离职后会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不得不继续工作。第三是规范承诺,主要是员工在组织中受到了社会规范的影响,在受到责任感与异物感的驱使下,不得不继续工作。在高校决策者利欲熏心的情况下,高校的高级人才的利益受到了侵害,不得不向学校提出辞职,当人才流失严重后,高校的办学质量会逐渐下降。当高校采用了价值观管理方法后,学校通过价值观进行管理,长期意外,价值观会得到相互的融合,对学校产生了依赖感,师生之间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在感情上愿意持续为组织付出,不仅能防止人才流失的现象发生,还能保住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受情驱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效果。
(三)实施价值管理可以降低大学组织内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中,学校通过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和法令条例来对组织进行管理,但这种方法极大的阻碍了大学内员工的创造性,通过灌输一定的价值观,并进行管理,在价值观高度符合的情况下,主动性、创造性高度发挥,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促进作用。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学校要实现转型,就必须改进管理模式,运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管理,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科研成就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价值观管理,高等教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5230.html上一篇:化学课堂中的低碳生活教育
下一篇:梁漱溟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