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浅谈先秦儒家《乐记》教育伦理思想

浅谈先秦儒家《乐记》教育伦理思想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乐记》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它论述了音乐的起源和作用等问题,表明儒家学者对乐教的注重。

  一、《乐记》的考证

  一般认为,《乐记》的作者是孔丘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时当战国初期。先保存下来的《乐记》基本上是原作,西汉刘向整理古籍,曾得《乐记》全本,共23篇,篇目全载入《别录》。唐代孔颖达作《礼记注疏》时,《别录》已轶,而《乐记》篇目“总存焉”。今见《乐记》仅存前11篇。这11篇是论述儒家乐教 理论的,故可称为“务虚”;而失落的后12篇可能是记载具体艺术实践的,故可称为“务实”。[1]因此,今存《乐记》主要是论述艺术的一般问题和乐的教化问题。由于《乐记》与《荀子.乐论》有成段文字的基本相同,故孰先孰后,孰著孰袭历来成为纷争。这也说明,作为《礼记》中德一篇的《乐记》,实际上是先秦儒家乐教理论的总结。孔丘整理的《六经》中原有《乐》,但据说是川渝秦始皇焚书坑儒。因此,《乐记》就成为我们认识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重要材料。

  二、乐的内涵

  古代所谓“乐”,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是指音乐,还包括绘画、雕刻、建筑等造型艺术,甚至扩及依仗、田猎、肴馔等使人快乐。但通常所谓“乐”,主要指音乐,音乐是乐的核心,而音乐本身又是歌、诗、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乐之在耳曰声,在目曰容”,《墨子》一书中也曾提到《诗经》有“诗歌三百,诵诗三百,舞诗三百”。儒家的乐教主要是教授音乐,教授诗、曲、歌、舞、演奏、乐理和如何评价乐、认识乐的作用,尤其是懂得把乐作为行教化、理邦家的手段。因此,儒家的乐教既是艺术教育,更是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乐记》就反映了这一基本特点。

  三、乐的产生

  《乐记》对乐的产生有比较正确的阐述,它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指出了音乐产生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于人的情感,是“人情之所以必不免也”。但人的情感受到外物的刺激而引起变化,形诸声音而成为乐的。所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人的情感、思想等心理活动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乐记》关于乐的陈升的这一论点,既指出了遗书内容的真实特点,也说明了艺术对人的感化作用,《乐记》所阐明的一系列主张,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四、乐的作用

  《乐记》作者对乐的作用有很高的估计,认为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乐记》通过对《武》这一古代乐曲的分析,说明“乐者,象成者也”得道理,也就是说,艺术形象地表现现实中德“事”,它的内容具有真实根据,所谓“唯乐不可以为伪”。再则,乐又具有可以为人们所感知的外部形式,也即“度数”、“节奏”、“文采”等。因此,“乐观其深矣”,它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

  其次,《乐记》认为,人的天性是宁静平和的,但人生性又易于受外物之所感而产生种种欲念,外物对人的诱惑无穷无尽,人如果对之毫无节制,结果就会“人化物也”,导致“存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出现“悖逆诈伪”等种种罪恶。《乐记》在此首次将天理与人欲并提,并把它们对置起来。为了防止出现天理丧失和人欲横流现象,就需要发挥艺术的教育作用。它反复说:“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认为,礼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规范,是外加于人的,具有强制的特点;而乐作为艺术是通过激发人内心的情来打动人的,它对人的教育作用就具有自然而然地感化、心悦诚服地接受等特点。因此,礼表现为以“理”约束人,乐则表现为以“情”感化人,在人们的“欣喜欢爱”中达到教育目的。不仅如此,乐的这种作用还弥补了礼的某种不足。《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仪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刚性的礼固然造成了井然的社会等级秩序,但以社会和谐的要求来衡量,就显得不够理想。而柔性的乐通过激发和维系人们的情感,使处在社会不同等级的人们相亲而和睦。因此《乐记》认为,乐既要以情感人,满足人的审美娱乐的需要,更要对人的情感和欲望加以引导和节制,使人安于本分,由此杜绝“放心邪气”,“诈伪之心”的产生。

  再次,基于上述认识,《乐记》以为,乐是“通伦理”也是“与政通”的。它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国家不同的政治形势,决定了艺术的内容与情调。但是乐既是“感于物”,是对现实的反映,而一旦形成乐,就又会“感人”,对人产生影响,造成相应的社会风气。社会与艺术就这样地处在互为因果的作用链之中。《乐记》说:“凡奸声感人,则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就表达了这一看法。所以说:“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者,通伦理者也。”《乐记》既说明了政治、社会风俗等社会存在对乐的决定作用,也充分强调了乐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甚至把乐视为实现政治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礼乐邢政,其极一也”,艺术、政治、法律、道德规范四者作用和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据此,《乐记》以为,作为统治者就应对乐“著其教焉”。

  在论述乐的作用的过程中,《乐记》实际上把艺术置于工具和手段的地位。既然乐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而种种教育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社会伦理和政治的,那么乐的思想内容就是第一位的,而艺术形式则是第二位的,于是,《乐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艺术评价和艺术创造的标准――“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这一标准不仅成为后代的艺术标准,还泛化为人们其他实践活动的一般标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五、结语

  “乐”是各种美育教育形式的总称,内涵广泛,与诗、歌、舞、曲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在社会生活中,乐和礼经常配合发挥作用而为政治服务,所以礼乐常常并提。但礼乐的作用有不同。乐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对个人来说,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形成崇高品格;对社会来说,乐教使人 性情宽和和朴实,帮助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孔丘重视对弟子们的乐教,编辑了教材。孔丘不仅爱好“乐”,且对“乐”有较高的修养,会唱会奏,还能欣赏能评价。对于“乐”,首先在思想内容上达到善的标准,其次在艺术形式上要达到美的标准,内容与形式都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根据这种评价标准,他赞扬古代的韶乐,反对流行歌曲郑声。强调乐的道德标准,重视乐的社会效果,这种思想给学生们重要影响。《乐》传至秦,因秦焚书而散佚。《乐记》对乐教的阐述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从孔丘到《乐记》重视乐教一脉相承,而《乐记》的出现则意味着儒家乐教思想的成熟。儒家重视乐教成为一种传统,为后世无数教育家和统治者所注重并认真实践。先秦儒家的倡导乐教也是个颇值得分析的问题。一方面,它体现了教育过程中对人的陶冶、感化的注重,既与现代美育思想有某种一致,也比当时墨家的“非乐”、法家的以刑法为教显得更为进步;另一方面,这种乐教实际上处在从属地位,是服务于政治与伦理,是出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得政治目的。尤其是《乐记》首先提出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而把乐作为存天理、节人欲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它的意义的估价就应是有所限定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524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