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期储备力量,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中国未来几十年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大学生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的关键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环境的影响,情绪和思想波动大,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现状,利用信息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相关概念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个词,它是伴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出现,用于管理和信息处理方式的总称。特别是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中提到“互联网+”的概念后,信息技术被延伸到各个领域。在教育界,“互联网+ ”的理念也被大家广泛认同,而信息技术可视为互联网信息科技的总称,它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大学将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将带给大学生无限的新鲜感,吸引大家的学习兴趣。
2.德育教育的概念
德育教育它与智力教育不同,是指教育工作者将教育重心放在学生思想、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上,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精神世界的塑造。由于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多数大学生素质还是不错的,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懂得是非分明,但也有一些学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从2004年马加爵事件到2015年复旦大学医学院高材生林森浩恶性投毒事件,让我们认识到对大学生实施德育及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与汲取丰富的知识相比,更希望每位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二、大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人群不同,传递的信息不同,导致人与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存在差异。我国几千年文明传承下来,已经形成一种特定的中国文化,在这个文化范畴内对人们的行为举止作出了衡量标准,它对大学生德育的建设具有间接的辅助作用。但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大学生德育现状有以下表现:
1.对德育工作不重视
对于高校来说,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专业成绩是否达标,每年多少学生顺利毕业,德育教育暂无一个准确的考核体系,多数院校不是特别关注大学德育教育。总体来说,高校对德育工作不重视主要有三种情况:
??#垦?生的思想价值观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进入大学前已经形成,不比花费太多时间开展德育工作;
??#康掠?教育作为辅助教育,除思想政治专业外,其他专业将德育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实行大班教学,教学效果甚微;
??#恳恍┙淌θ衔?德育教育就是从细微之处规范学生的行为即可,并不重郑重其事的讲课。中国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重“智”教育,忽视“德”教育。
2.德育教育方式滞后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教育工作者又将互联网延伸到教育界,鼓励各大院校推行“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在此之前,我国各大院校仍以“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为主,固守成规,将德育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过度强调它的政治性。据说泰森狱后在擂台上快速的击败对手,获得比赛胜利,在采访中泰森说他熟读毛泽东思想,并运用其思想一招制敌。由此说明,并不要刻意读书本知识,而是要将书本知识巧妙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大学德育教育也同样是这个道理,知识是死的,但可以通过案例、小组讨论或分析的方式开展多样性的教育模式,吸引到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3.德育工作形式主义
中国的形式主义太严重,从官僚到企业,从企业到教育界,每个行业都存在着各种形式主义。大学关于德育教育的书本名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是一本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为一体的书籍,从书本的知识架构来看,很多知识的叙述就非常笼统,很多学生读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头脑并未被洗礼,思想观念并未转变。课堂上,教师针对德育课程实行大班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扩音器将书本内容叙述一遍,非常形式化的教育模式,不少学生表示上德育课只是为了积满学分而已。高校德育工作的形式主义,导致学生听课也是做做样子,浪费了大家的时间,但实际上并未学到真实有效的知识。
三、为何要将信息技术与大学德育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的思想处于理想状态,并未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一旦遇到困难将会情绪不稳定,可能做出些过激的行为。首先,要认识到现实和理想间存在着差异,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多看些其他人的生活经验,或许会对大学生德育建设有帮助。
1.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如果说以前的教育是“言传身教”,那么利用信息技术所代来的教育成果是更为迅速的。通过信息检索的功能,能够在计算机上搜索到相同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他人的经验达到育人的目的。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教育方式的改变,但德育的核心并未发生改变,它仍以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向广大的学生传递正能量,谴责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只是利用了信息技术这一科技手段,使得整个传播速度更快了,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和教学精力。
2.传递正确价值观念
网络是一个相对混杂的场所,任何人都可以不记名发表自己的言论,可谓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生的社会,大学生受外界物质的影响,思想观念容易出现偏差,金钱观、权势观、物质观、形式主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年的“三观”。如何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目的的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及处世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在浏览网页时就可以自动屏蔽一些负面消息,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3.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大家对中国的考试制度褒贬不一,但高考改变了很多农村或家境不好的学生的命运,因此中国的笔试沿袭至今。而现代教育理念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汲取更多的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唯有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才能培养出为国家和社会勇于奉献的人。笔者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计算机或多媒体教学,课下作业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不仅锻炼了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而且在学习中认识到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4.人才强国战略要求
习总书记在访问中国科技大学时,强调中国以前是人才多,以后向“人才多”方向发展,说明人才强国战略正在逐步推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切实地落实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四有新人,真正的为国家和发展的发展多做贡献。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要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现代化教学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使之成为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
四、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大学德育教育相结合
1.利用信息技术备课
备课是每个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院校也会不定时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大学德育教育作为众多专业的辅助课程,每周基本设置两节课,备课的内容少、备课时间多,因此对德育教师的备课质量应提出更高要求才是。当前高等院校大多已配备多媒体教室或机房,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到机房查找资料,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并将此记录在备课细节中,相信会为教师的备课增加不少分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提出,应该运用到各个方面,从备课开始让信息技术融入到大学教学活动中。
2.信息技术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能够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执教水平和用心程度。一位优秀的教师非常注重教学设计上,他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吸引学生听课的关注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师按照书本的知识结构,简单的叙述下重点内容,并让学生标注起来,偶尔针对某问题向学生提问而已。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起来,教师会不定期的使用多媒体教室或学校微机室,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参加户外拓展活动,举例说明强化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等。设计教学内容需要花费教师很大的精力,也更能够体现出一位教师的用心程度。
3.利用信息技术上课
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优化教学环境的一部分,它能够将课本内容、文字、图片、生效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等院校的多媒体教室一般是要提前“预约”的,因为它要满足全校各个专业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需求。笔者认为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上课,将相关教学重点直接播放给学生看,对学生的震撼性会更大,所要传递的思想和精神也更容易表现出来。当前很多院校的硬件设备足以能够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每周至少保证一堂多媒体课程,让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处理落到实处。
4.信息技术布置作业
在科技告诉发展的时代,用书本传授思想政治地方式过于死板,不能够激发学生职工的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让线上线下交流与互动成为可能。教师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布置作业,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作业,并利用现代化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实现线下互动,将良好的德育案例在群内分享,无时无刻加强学生德育建设。
5.利用信息技术测评
传统的考核手段是笔试,笔试成绩侧面代表学生德育教育接受能力,这实际上是非常不科学的。走进社会后,学生会发现所有“能够用数字化表示的,最终会实现数字化”,因此对学生德育的测评体系也应该有所改变。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每阶段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利用计算机生成一套有效的考核体系,在学期末时加上学生的笔试成绩,将得出学生该年度的整体测评成绩。该成绩用最权威的数字生成,不添加教师的任何情感,相对来说这种测评结果更具有公平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世界发展的巨大动力,将大学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高校教育的创新,也将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备课、设计教学、课堂教学到布置作业和成绩测评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它从侧面体现了“互联网+教育”的优越性,同时又可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