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当代大学生孝道观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传统孝道在近几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为其提供独特的教育资源,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孝的理解认识和践行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的形成既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与其自身主观因素密不可分。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2]1。孔子说,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其他的德行也是由孝道生发出来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孝敬尊重,何谈对朋友友爱、对老师尊敬、对领导顺从呢?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孝道观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道德素质,培养其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孝道观教育不仅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3]。
二、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现状
孝道观就是人们关于什么是孝道、为什么要尽孝道以及如何对长辈尽自己的孝道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是其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部分。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正确的孝道观能够推动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其人生价值,而且有利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稳定。然而,当代大学生孝道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误区。
(一)对孝道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对孝文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古代传统二十四孝上,有的大学生只知道传统二十四孝这种说法,很难说出具体包括哪些故事,对于其中的愚忠愚孝也难以说清,因此对于传统二十四孝在今天是否适用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了解新二十四孝的当代大学生也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孝经》这部有关孝道传统的经典著作。有的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对孝道的理解过于片面和肤浅,认为父母长辈理所应当无条件为其提供各方面优质的服务,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大学生活;从小养成的“小公主”脾气和“小皇帝”的性格也影响到其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的大学生认为孝道就是以后给父母买很多好东西,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至于是不是一定要学习孝道文化大多数同学表示对此并不感兴趣,学不学都无所谓,专业课才是自己真正要学习的课程。
(二)当代大学生没有彻底的践行孝道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方式是打电话,有的大学生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打电话也无非是向父母索要生活费,有些大学生与父母打电话时声音特别大,态度特别差,语气中透漏出对父母的不满,不能够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不易。离家较远的大学生一年只有寒暑假两次机会与父母接触,但大多是享受父母带给自己无尽的关爱,而自己也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回馈父母对自己的爱。有的大学生只知道自己过生日时请客吃饭而忽略了父母的生日。
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大多不倾向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尽孝不一定是守在父母长辈的身边,只要有好的发展机会,可以不考虑与父母生活距离的远近;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则认为以后毕业找工作离父母越近越好,养儿防老,方为尽孝。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二胎”政策虽已放开,但我国的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家庭仍占主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样的传统观念对于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方式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的举孝廉的选官制度到今天的领导干部不孝敬父母长辈就不得被提拔重要的考核机制,无不说明历朝历代统治者与历届国家领导人对中华民族孝道传统的推崇与重视。因此,对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教育与传承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在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尽可能满足其各方面的需要,很少提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大部分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太注重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漠视父母的感情,不懂得体谅父母的付出与辛苦。在学校教育中,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教育主要是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得的,理工科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做一些实验研究,很少接触诸如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方面的信息;文科专业的大学生诸如文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道德教育内容相对管理学、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相对较多。孝道教育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体系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设置也很少涉及对古代孝道文化经典著作诸如《孝经》等的教授和学习,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需要高校德育教育者的引导,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的教育对策
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必须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孝道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使其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解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因此,青年大学生要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感悟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谊也,民之行也”[2]35。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当身体力行发挥示范作用,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典范,时刻教育孩子要以一颗慈善之心对待他人。如果父母能够以敬爱之心、真心诚意的对待自己的长辈,其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会以敬爱之心、真心诚意的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在学校友爱同学、尊敬师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用发挥得好,有利于家庭和睦、形成良好的代际关系,对于当代大学生正确孝道观的形成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知识最多最快的时期,当代大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学习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关的知识。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接受这方面的文化教育那么其教育就是不完整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增加一些与传统孝道文化相关的课程,将孝道文化教育贯穿到学生的课外活动、学校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接受孝道文化。例如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评选学生身边的孝子,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使当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来自同龄人的感化和教育,这对于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孝道文化的可接受执行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孝道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
值[4]。
(三)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一个大熔炉,各种性质的信息都汇集其中。有的人在父母生前不尽孝道,父母去世后大办丧事,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很多人不仅不能正确分析这一现象反而模仿这种行为,这实际上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曲解和亵渎,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的形成。因此社会教育力量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各种媒体如微博、微信、论坛及新闻报道等主流媒体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借助其力量在全社会宣传孝道文化,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鞭笞不赡养老人的负面事例,增强孝道文化的传播力量,扩大孝道文化的传播空间;社会教育工作者应多组织一些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华孝亲”、“身边孝子”这样的栏目,为孝道文化注入鲜活的力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孝道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提高孝道文化对人民大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孝道观营造敬老爱亲的社会环境。
(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正确孝道观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与否将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显现。孝道观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正确的孝道观不仅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孝文化的态度和意识,同时也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践行孝道文化。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充分利用外部教育资源和力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身体力行。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向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学习;对于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师长的学生要进行说服教育。同时,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孝道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着,要提高自身辨别真伪善孝的能力,摒弃传统孝道中的愚忠愚孝,学习借鉴传统孝道中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合理成分,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孝道文化的传承者[5]。
总之,虽然当代大学生孝道观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孝道传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方面教育力量及大学生本身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源”,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在外友善朋友,亲近他人,对于其“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2]1”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必将有利于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其人生价值及独立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5554.html上一篇:“尊重的教育”与班级管理
下一篇: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新途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