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学校创业教育现状
(一)举办创业竞赛和设立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云南农业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参赛者无论是只有创业设想还是已经在创业初期都可以进行申报,参赛方式是设计撰写项目推荐表、设计商业构思;或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撰写创业项目推荐表。推荐表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在我校这类活动很多,比如: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昆明青年创业成果博览会青年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设计大赛”。赛后,对于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学校将给予表彰奖励,学校还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同时,为促进大赛优秀项目成果转化,学校也会尽力联合社会资源对获奖的创业项目的实施(个体工商户、合伙经营、创办企业(公司)等)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如进驻我校的创业园,或者校外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金鼎科技园)。进入创业园或基地的,除了奖金的外,也克获得“贷免扶补”或“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二)开办创业教育的课程、讲座和培训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
我校开设了选修课KAB(KnowAboutBusiness)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普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KAB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先让学员去体验,授课的方式有时会采取游戏的方式,体验之后再回来讨论,而不是先学习若干理论知识。另外,学校还不定期的邀请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或专业人士到学校来传授知识讲述经验。如广州的移动MM(MobileMarket)讲座、百万青年创业讲座、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走进校园”……,聘请的校外企业家、创业成功者以自身的经历告诉同学们要坚定创业信念,勇敢地去创业。
二、阻碍学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原因
(一)学生对“创业”深层含义理解不透彻
在对学校大学生的访谈中,一提到“创业”这个概念的理解,很多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就是创办实体店或赚钱多寡,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就是成立公司,在这样的心理意识指导下,许多学生认为赚钱才是衡量创业成功的唯一标准,这直接导致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受益面变窄。这种以创业结果为导向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过于狭义,忽略了“创业”的深层含义。创业教育不是说只是为少数将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也并不等于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甚至休学创业,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一种素质,是在创业过程中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处理事情能力的培养。
(二)农科院校本身特点对于创业的不利因素
农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必然有其自身特点,就其不利因素来看:首先是学生方面,农科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收入普遍不高,贫困学生比例较高,这就决定了创业初期的创业经费不足,创业压力较大,导致对自己创业信心不足。其次,学生对所学专业前景不看好或是没兴趣,这就导致创业与所学专业的关联性小,创业优势不突出。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包括个别教师都认为创业教育是第二课堂,从课程设置的来看也把创业教育定位为选修课。实际上,这种与专业教育相脱节,使创业教育缺少了内动力和先天优势。我校学生创业一般来说都是有当时所面对的机会来决定的,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常见的有几种情况:一是,在学习生活中碰到某个机会就想着“干点什么”而开始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几个同学相约成立一个家教辅导中心,或是加盟一个微商。二是,个别学生家里有条件提供一些经济或其他的支持为其搭建平台以创业,如,家里给予创业基金或提供创业场地开始创业。三是,根据大学期间的兴趣爱好或自学技能进行创业,如:电脑修图和音像剪辑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在毕业后就成立了相关的工作室。由此可以看出,真正依托所学专业创业的并不多。
(三)学校创业教育本身的不足
KAB项目全球协调人克劳斯.哈弗滕顿指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像中国有那么多的创业机会,但是,这些机会却被很多人忽视了”,他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少系统化的创业教育。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特征,而我校的创业教育基本都是某个部门、学院或相关教师的个体行为,具有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教师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一种机制使创业教育长期化和制度化。同时,在我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环节上也没有形成体系,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师上完课以后拿到学分就结束,没有后续的动力,这将很大的阻碍我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另外,我校的创业教育与外界联系不是很多,这也造成创业成果难以转换等问题。
三、加强创业教育的基本思路
云南农业大学是云南省最大的农科院校,涉农专业大学生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创业确实存在有很大的困难,仅仅依靠学生本人是不太现实。有研究者调查,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内容的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多接触社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中最缺乏、最需要的因素是积累社会经验和人际技能。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除了加强相关老师和课程的专业性,在让学生在学习创业的基本规律等理论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后,还要加大与第二课堂结合。所以,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以组织、资金、平台为服务保障体系,尽快搭建“学生、学校、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在校内完成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基地,更有利于优秀创业成果的转化。其次,农科院校的非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弱势也比较突出,因此,在我校的创业教育中更是应该让学生明确创业教育的深层内涵的长远作用,其实许多学生都有创业想法,但大都停留在想法阶段,想法多做得少,或者遇到挫折就放弃,不能独立自主地付诸行动,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支配,这种现状就反映出了他们缺乏创新实践的勇气和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强调创业教育的深远意义,这也是要求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更加专业化。最后,学校可以建立管理部门和制度,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还可以建立创业基金帮助一些真正成熟的学生创业项目进入社会。创业教育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创业意识的强弱和创业能力的高低,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既是满足社会对创业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是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