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吴佩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阀,他从小饱读诗书,也极其重视子弟教育,受鸦片战争以来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既有时代的烙印,又有独具特色的地方。
具体说来,吴佩孚的教育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三大方面,即社会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以及家庭教育方面。
一、社会教育方面强调忠孝为本、忠君爱国
吴佩孚认为忠是为人处世的最基本的原则,不仅仅是忠于自己的国家,还要忠于自己的师长、朋友,这是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同样的,他也极其注重孝的作用,他曾经说过“教之道,首重在孝双亲”①、“孝为忠之本,忠为孝之用”②,即教育的根本在于忠孝,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乃至于家庭教育,忠孝都是最基本的,最为重要的。在《吴佩孚文存》中,吴佩孚多次对忠孝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如他说忠是“吾人心中最初之一点天良也,即中心由静而动之一点始基也。扩而充之,推而广之。忠于人,则人服且悦。忠于事,则事无不成。忠于物,则物无不格。故忠者,包万事万物,而为中心表现实行之道也。”③“千万要注重忠孝二字。因孝者是本忠者是用。从全能尽忠尽孝,何患天下不平?”④并且他还认为,只有做到忠孝二字才算是真正爱国。“忠由孝出,才算真正爱国,倘以为有利于国,有益于民,不可顺应潮流,与人同污,必须砥柱中流,挽回乾坤,方算大忠”,⑤“如求国家之治,天下之平,须从孝字做起”⑥。这些话都足以说明吴佩孚对忠孝的重视。吴佩孚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有助于唤起国人的觉醒,增加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有助于全体国民统一起来共同抵御外侮,是有着极为积极的进步作用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他强调“中体西用”,中西互补
吴佩孚在学校教育中主张首先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即“中学为体”。但同时,也应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即“西学为用”。他认为“中国学说,向来注重根本,西方学说则以应用为主”⑦,而“学生之好坏,全视国家对于教育所定之方针如何。余向来主张教育方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前清教育方针尚属不错,但读书者偏重文章,不重实用。及至民国,又空谈技艺,不重根本。若能以《四书》《五经》为本,以各种科学为用就好了”。⑧在学校中,这种中体西用、中西互补的教育思想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更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维。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吴佩孚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以及他个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太深,思想难免受传统礼教束缚,因此在他的主张里,对于西学的认识与倡导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为中心的,对于西学的认识还是有着很深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的。
三、家庭教育中特别强调女子教育,提倡男女并重的教育思想
吴佩孚尤为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女子教育为家庭教育的根本,不容忽视。他说:“大凡教育事业,向来男女并重。且国家之治乱安危,关系女子之事迹甚多,不胜枚举。”“家有好主妇,家庭即兴;如无好主妇,家庭必日就衰败。如居高位者,有好主妇,国家即可兴盛,否则国家必至灭亡。女子之贤否,关系国家之兴亡。”⑨“女学生对于国家,尤为重要”。⑩“女子为家庭教育之本,相夫教子,责任重大。如文王之后妃,幼时为好女学生,故后能母仪天下,佐兴周室。”……不难看出,在这里,吴佩孚将女性教育上升到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其重视女性教育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反响极为强烈。(虽然这种男女并重,提倡女子教育的教育思想里,对女子的教育还是以能成为“贤妻良母”为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吴佩孚于1924年9月8日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这其中固然也有很多僵化的、封建的思想,但我们更应看到的是他在教育问题上的独具慧眼,如男女并重、重视女子教育等。也应注意到的他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这也是客观评价吴佩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唐锡彤.吴佩孚文存[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146,119,117,119,120, 175,144,154,209,154,15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