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Questions Judge Index System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 Geography
CHEN Huirong[1], WANG Jinliang[2], ZHU Miaoyuan[2]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00;
[2] Environment Education Center, 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In this study,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content environment, with "ordinary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standards (experimental)" Building Educati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eography judge index system environment, to distinguish geographical questions - question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non-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lass questions, and using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n addition, proposed reflect the degre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papers of other disciplines in addition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educational content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the score, and in 2010 the volume of Sichua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eography Example applied research. This provides the basic services for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geograph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evaluate the level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from education to give some guidance. The index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ors able to penetrate curriculum-base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s a barometer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lass classification ques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eography undertaken to provide basic services.
Key words environment education questions; analyzing index system;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geography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众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公众的环境意识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环境教育自1973年起步以来,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1973-1983年)、发展(1983-1992年)、重新定向阶段(1992-1996年)、“绿色学校”创建阶段(1996至今)四个阶段。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2011-2015年)》及《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两部文件,标志着环境教育在我国的课程化,其中主要以学科渗透为主的课程模式,而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渗透的主阵地,因此环境教育的量化评估必须渗透到地理试题中。 目前基层教师对环保类试题的分析大多是从整体上分析环保试题的文章,其统计的是环保试题的数量、题型及分值,但尚未给出定义环保试题的基本框架。基层地理教师对高考地理中的“环境教育试题”的研究主要是归类整理,但是缺少较为系统的判断指标,以至于在对同一份地理试题中“环境教育试题”进行区分归类时存在较多的模糊性。
1 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构建
1.1 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检索
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检索主要是国内外对环境教育目标及内容的研究及我国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对环境教育的相关规定。
1.1.1 环境教育目标
1975年的贝尔格莱德会议明确了环境教育的6大具体目标,包括意识、知识、态度、技能、评价及参与。时隔两年后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在肯定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将环境教育的目标精简为5项(排除“评价”),该目标一直为国际所公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强调不仅要加强自然生态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而采取行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为环境教育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1.2 环境教育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两个方面,该组织与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合著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环境教育》一书中,总结了中学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环境与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发展与环境、人口与环境、能源资源与环境、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全球性环境问题及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活动共八个大版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环境教育的专门性文件《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从目标层、内容体系和具体内容三个层次来阐述高中环境教育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表1)。
作为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科目,地理课程标准也对本学科中的“环境保护”内容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环境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及其利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和环境管理等内容(表2)。
1.2 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筛选
在彰显地理学科性质的基础上,突出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并考虑到操作性,初步拟定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的三级判断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教育内容指标、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指标和具体内容指标。其中,环境教育内容指标是对国内外公认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整理的结果,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指标是地理新课程中对渗透于本学科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的规定,具体内容指标是根据以上两项指标在试题中出现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的结果。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从宏观向微观逐级细化,使之能体现地理学科特性和更具操作性;在判断试题时,按照具体内容指标进行判别。
1.3 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确认
根据该判断指标体系对中国大陆地区2004~2013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进行判断统计,并对该部分环境教育类试题的题量和分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对环境教育的评价(主要是笔试评价方面),分值有所下降,如全国卷一和广东卷(图1、图2),但是仍然不能低估,因为该部分的考核题量在增加;有的省份在分值下降的同时题量却增加,如江苏卷(图3),这说明在试题中所涉及的环保考核点在增多,考核的内容有扩大的趋势。这与我国学者黄元国等人对全国高考综合科目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也征求了环境教育相关学者及中学地理一线教师的意见,经修改,90%以上的教师认为该指标体系可行性较高,能够科学、合理地将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区分,该指标体系可望为中学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础性服务。另外,选取新课改高考前2年(2004年-2006年)和参加首次新课改高考(2007年)的山东、广东、海南及宁夏四套试卷进行统计实验。统计结果显示,不管是老课程还是新课程,本判断指标体系均能较全面地区分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
1.4 各指标权重分析
目前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是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如AHP法、Delphi法等,这种方法人们研究较早,也较为成熟,但客观性较差。客观赋权法的原始数据是由各指标在评价中的实际数据组成,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因而此类方法客观性较强,如变异系数法,变异系数法直接根据指标实测值经过一定数学处理后获得权重。本研究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比较判断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指标越详细,其重要程度几乎持平,但是从“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指标到“环境教育内容”指标中,权重的差异性逐渐显现(表3)。
1.5 环境教育体现度含义及计算方法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一份学科试卷对渗透于该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的考核情况,包括环境教育的要素内容、深度及广度情况,本文特提出“环境教育体现度”这一概念。环境教育体现度是指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够对环境教育起到评价作用的所有试题,它综合反映学科评价中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反映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实施情况以及学生达到环境教育目标程度。这为地理试卷命题者在命制试卷时提供了环保试题的量化指标,也可以为基层地理教师及环境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依据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判断并将其归类;第二步:统计该类环境教育试题的分值,并记录该学科试卷总分;第三步: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环境教育体现度; ―― 类环境教育试题的分值; ――类环境教育试题的权重; ――学科试卷总分值。 结合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的权重分布情况,可以认为,一般情况下,环境教育体现度越高,说明考核的环境教育内容中涉及人口增长、城市化过程、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这几方面的试题越多,且分值越高;反之,则反映出三个方面的结果,一是,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那些权重较低的内容,比如可持续发展;二是考核的环境教育类试题内容多,但分值较低;三是考核的环境教育类试题较少,且分值低。
以2010年高考地理四川卷为例,依据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四川卷地理单科总分100分,其中环境教育类试题的分布及各类环境教育类试题所占分值情况,见表4。
= ??100% = 1.2306
式中:――环境教育体现度; ―― 类环境教育试题的分值; ―― 类环境教育试题的权重; ――学科试卷总分值。
因此,2010年高考地理四川卷的环境教育体现度为1.2306。但是,该值是否属于合理阈值范围内,还需进一步研究。
2 结论
在以渗透式课程为主,以高考为风向标的中学地理教育中,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及环境教育工作者,研究高考地理试题中的环境教育类试题非常具有必要性,而前提是有一套完整的判断指标体系。本文在分析环境教育目标及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地理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尝试构建了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的三级判断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给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环境教育体现度”的概念。环境教育体现度是衡量除环境教育以外的其他学科试卷中涉及到的环境教育内容的多少及赋予的分值情况。由于研究的局限,环境教育体现度的合理阈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5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