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环境布置生活化
1.杜绝危险隐患,创造安全生活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幼儿园除了要承担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艰巨任务,更需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日常教学的首要工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应该积极创造丰富安全的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成长的生活平台。毕竟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尚小,在参与幼儿园学习和游戏时缺乏安全意识,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主动地为幼儿设置一层保护屏障,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物品摆放方面,教师应该把危险物品隔离开来,放在幼儿触碰不到的地方。如热水瓶、药品和刀具等,都是可能对幼儿构成伤害的生活物品,教师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并提醒幼儿不要独自触碰它们。其次,教师要对阳台、窗台、楼梯等生活场所加强保护措施。如在楼梯边设置专供幼儿使用的扶手;对室内桌椅或门上的尖角处进行专门处理,以免幼儿撞伤;使用专门的幼儿美工工具等。此外,教师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普及安全教育,引导幼儿外出时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不触碰电源插座,以及不攀爬窗户等。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措施,使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寓教于乐,将知识渗透进生活环境。
除了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之外,教师还要为幼儿创造丰富生动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知识的熏陶。毕竟3~6岁的孩子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环境中的某个局部细节吸引。比如贴在墙上的招贴画、幼儿园区内播放的背景音乐,以及摆放在户外的游戏玩具等,这些都是幼儿非常关注的焦点。针对幼儿的这一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把知识渗透进具体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感受浓郁的学习氛围,并把生活环境中反复出现的知识牢记在脑海中。
结合本园传统节日的课题内容,在每一个节日来临时,都会在走廊等地方进行环境布置。比如“端午节”,教师特地制作了“龙船”,布置在教学楼大厅里,让幼儿走入幼儿园时就了解传统节日里的一些风俗习惯。当然,在每班教室里也会进行相应的节日环境布置,“挂彩蛋”、“斗蛋”等节日习俗都会出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对幼儿园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本身就是培养幼儿适应生活的能力,而教学方式则是将游戏与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因此,在开发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育价值,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促进幼儿知识层面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1.选取生活素材展开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选取合适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培养幼儿的认知思维和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幼儿经常活动的区域设置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建构区等学习区域,将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的生活物品,当做幼儿的认知对象,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天赋和创新意识,对这些素材进行改造等。例如在自然角内,教师可以结合季节特点,摆放景观类植物或者观赏性的小金鱼、植物标本等,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仔细观察,自主思考,进行探究性学习。或者在类似符号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常见的标识和文字符号引入教学课堂。如医院、公用电话、红绿灯等常见标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辨认和了解它们所代表的具体事物,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文字符号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亲子游戏,在家长活动日时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比如可以组织家长背着自己孩子“接力跑”,平时在家幼儿肯定也会让自己家人背着走。或者组织类似“大鞋小鞋”,让孩子和家人互换鞋子一起活动,这样的亲子游戏不仅生活化,更能增进幼儿和亲人之间的感情。
2.以培养生活能力为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有这样的一条目标“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提高幼儿适应生活的基本能力,让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如何穿脱衣服和鞋袜,懂得将玩具和图书进行归纳整理,并且要自己动手洗漱、自己练习用筷子吃饭等。那么,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呢?首先,教师应该从情感态度上,鼓励幼儿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动手穿脱衣袜、帮家长做最简单的家务活等。当幼儿初次尝试之后,无论是遭遇困难还是获得成功,教师都应该以肯定和赞扬的态度,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其次,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比如如何正确洗手洗脸,如何用筷子,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最后,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有利的生活自理条件。为了培养幼儿归纳整理的意识,应该主动给幼儿提供纸箱和收纳箱,让幼儿自主收拾图书和玩具等;为了让幼儿学会穿脱衣,可以建议家长帮幼儿准备一些简单易穿脱的衣物。
3.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幼儿园教学和中小学教育有所不同的是,幼儿在幼儿园所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践中,并且最终要运用于实践中。比如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大多来自于日常交际和教师组织的儿歌、故事学习过程中;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的养成,则可以来自于在生活中与同伴一起玩耍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在不同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幼儿到社会上开展参观活动和生活情境再现的活动。如在教幼儿计算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家长经常带领幼儿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一起购物,并且让幼儿帮忙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组织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科学博物馆或者对外开放的科研所进行参观,让孩子们体验科学世界的奥秘;组织自然类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特点,带领孩子们到园区户外场所中或者附近的公园里,观察植物和体验自然环境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对生活的领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三、结语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知识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特殊场所,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应该从幼儿园生活环境的创造和课程设计的生活化两个方面,将生活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独立自主的日常生活,还可以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创造美好的童年生活,使幼儿成为生活中的小主人,而幼儿园教育也因此而焕发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6205.html上一篇:伊拉克的警察教育训练和队伍建设
下一篇:美术高考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