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它能有效地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两者的优势互补,为学生顺利地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铺平道路,强调“做中学、学中做”。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劳动力过剩与技术工人匮乏的双重压力,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教育学徒制实行的主体,学校在学徒制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专业建设基础有待加强。各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较差,主要表现为:专业教师、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实训基地不足,新的专业实训基地开发不够等。(2)教学内容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地关注了专业中有关是什么,为什么等方面的问题,而真正能触及怎么办的内容较少,所以课程体系还需要根据行业企业岗位职责及用人要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3)学生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专业实习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学生以刻苦认真的精神、真诚服务的意识及扎实的专业工作技能努力完成,也需要大家相互鼓励、支持,共同应对。
现代学徒制模式对于学校、学生、企业的要求甚高。因此,学校与企业必须深度合作,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学校、企业必须有配套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此模式的顺利推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将学校教育和工作现场的职业培训有效地整合呢?
一、建立机构
首先是合作企业的确定。学校在紧密合作的行业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其次是组建相应专业的学徒制工作机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联合试点企业和学校分别派出相关部门及人员组成合作机构,对“现代学徒制”实施具体管理。再次是订立三方协议。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因此,需通过三方协议来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的责、权、利,并在协议框架中相向而行,共同推进。
二、具体实施
由于行业竞争激励,行业更新快,而一般中职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陈旧,师资力量匮乏,专业发展滞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引导,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很难适应行业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现代学徒制”将教学模式转变成1+0.5+0.5+1的模式开展职业人才培训,即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在行业企业实习一学期,再回到学校查漏补缺一学期,最后集中实习一年。
1.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学徒制计划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研讨会以及企业内实训。企业的培训场所是多种多样的,除实际工作岗位外,还包括实训工场、企业内部教学课堂等。课堂教学内容比较灵活,教师根据课程要点展开讲解,并可随时加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实训则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处于中心地位,独立思考问题和进行实践操作,教师主要进行组织和咨询。
2.校企资源共享
一方面,企业为学徒的训练提供技术熟练的师傅,以指导和监督学徒的技术训练。另一方面,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提供足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训所需的原材料,以供学徒实践所用,并能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徒实践。这样,企业不但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源,学校也缓解了实训场地局限的压力,真正实现了“共赢”。
3.加强学生管理
学生在学徒制期间身份特殊,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因此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对学徒的管理,于企业而言,除了按员工管理规章制度行使管理外,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学生身份。于学校而言,一是带队教师要关爱学生,密切关注学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二是带队教师要做好每日巡视情况记录,并督促学生做好“学徒制”教学实训学生日志填写工作。
三、反思总结
科学的评价模式是现代学徒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围绕企业用人标准,对不同岗位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2)通过技能鉴定、学生实践报告、企业评价和带队教师填写评价表等多种形式,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企业共同参与的立体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3)建立包含学生个体和现代学徒制整体评价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紧密合作,及时有效沟通,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固定模式。希望以上片言只语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引起大家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6336.html上一篇: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反思
下一篇: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改革要向实战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