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创新教育的定义
“创新教育”是一个新词。“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宁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的,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 “创新”英文是“Innovation”,其含义,它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创新的含义比创造更加宽泛,创新包括创造,人们只需将别人创造的东西重新排列组合,那它就成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2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所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往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可以做出高于生活的考试题目,即此题不涉及到生活,属于纯理论知识,而做不出生活中的有关此知识点的题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死学知识点,他不能很好的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他们缺乏创新思维及能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所以我们要从根本着手,构建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发散式学习和创造式学习,从而更好的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并学以致用。
3实施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所谓创新人才,应该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相关层面。其中,创新精神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构成。创新能力则包括人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从两者的关系看,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和主观条件,而创新能力提高则是丰富创新精神的最有利的理性支持。由此可知,实施创新教育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才能真正达到我们实施教育创新的目的及要求。
3.1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三尺讲台是教师的活动范围,一尺课桌是学生的活动天下,所谓教学便是教师教学生学,此时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方式怎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与地位,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成功的课堂,学生才是中心,才是主体,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他去引导着学生走哪条路哪个方向,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他们要通过特定的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自己发现课本中的奥秘所在。
3.2营造轻松学习气氛,构建创新舞台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没有等级辈分,大家是平等的,我们在这里交流想法,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因此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鼓励促进作用,只有在心情愉悦放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达到活跃状态,学生才可以对持有与自己不同观点的事物进行大胆质疑,进而深入讨论,并且找到解决办法。
3.3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它是指对某种事物、问题、观点产生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它的特征是超越或突破人们固有的认识,使人们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因此,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催化剂。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思维呢?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问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3.4接受新鲜事物,与时俱进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一天都有很多新鲜事物在诞生,我们不可能总是活到过去,事实证明,这些新鲜事物的诞生是必要的,就像电灯取代了蜡烛一样,它的出现有着很大的意义与作用,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掌握这些新鲜事物,从中获取新的灵感。我们要掌握最新动态,了解社会的需要,从而确定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掌握潮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真正实力,发挥自己的最大贡献。
4结语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前提,发展创造性教育的课题刻不容缓。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并营造轻松学习气氛,从生活中的点滴事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构建创新舞台,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