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如何改变人们对中职教育的固有偏见?
近年来, 在我国教育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 社会各界对于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引导和实现教育分流, 进而加速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建设人才形成了一 定共识, 人们普遍对发展职业教育、引导教育分流的理念和实践表示欢迎。据黄冈师范学院的老师曾经做过的一个调查表明,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们, 比较一致地意识到了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教育分流的积极意义与价值, 从而为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然而, 职业教育在办学条件和教学内容与方法上 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更是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其发展。在对251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214 名同学表示不愿意上中等职业学校, 其中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不正规的有 8 1人, 感觉上中职学校对打工或务农帮助不大的 2 5人。学生们的这些感受, 显然是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真实反映。
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教育分流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 是人们教育意识和观念的局限, 这种教育意识与观念的局限其主要表现依然是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们的教育价值观的偏误。广大学生与家长作为教育分流的参与者, 相当一 部分学生只想 读书 - 升学 、做官或做学问 , 农民热衷于让子女上普高-升大学 - 跳农门 - 找铁饭碗, 无意学习职业技术 。
此外,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主导下, 社会按照受 教育者的学业成绩, 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学习形式 的分流。在这种分流机制下, 加之职业教育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承受着实际上的不平等待遇, 进 入职业教育行列的受教育者, 他们既是被应试教育强制淘汰的对象, 同时也在承受着因教育政策 和机制的不公平而带来的社会歧视。这进一步导 致了现阶段农村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和教育分流的本能的抵制与反感, 进而从根本上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生源质量下降,怎样提高学生就业率?
中等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好技能,有很好的就业率。这样才能使你这个学校在社会上有良好的信誉,才能有效提高招生人数。我们学校是以平版印刷为主要专业的学校,虽然现在印刷业被确定为都市型的产业之一,整个行业看上去也是红红火火的发展的很快。作为一个就业指导方面的老师我觉得现在的问题不是学生需要的工作岗位不够,而是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如果长时间的面临学生适应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的话,那么我想最后等待我们的就是企业不会招收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么怎样切实有效的把提高学生技能这件事情落实到实处呢?那么我想还是从这几方面着手:
1、安排好学生的实习训练计划,并严格实行。
2、努力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实训的条件。
3、尽量安排小班化管理,使更多的学生能上机操作。
4、严格控制安排出去的学生技能的达标。
5、了解学生,尽量做到按能力分配,提高分配成功率。
6、多和家长沟通,做到实习就业工作没有盲点。
三、如何按照市场规律办学,做大还是做强?
职业教育首先应该做强,要在教育教育理念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要加强实验实习设备的配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办出自己的特色。如此才能让那些进入职业学校的学子们真正学有所长,让人们信任职业教育。其次,职教发展中,做大的目的应该是做强。“大”仅仅是数量的概念,“强”才是质量上的概念。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也。”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四、职业教育是为就业作准备还是为升学作准备?
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终极的教育。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但是,在引导中职生升高职的问题上却大有回归应试教育的倾向。某地一重点职业高中,为了能把更多的学生送入高校,就把在校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门进行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当然是高职升学要考的科目。另一部分则重点进行技能训练,为就业作准备。他们将这种做法称之为“因材施教”。这涉及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办学方向问题。“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所在。假如围绕高职升学而只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那不又回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了吗 ?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正是由于规则允许下的自由竞争才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效率,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最合理配置,实现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在教育系统,竞争实际上存在于所有层次的学校中,从幼儿园到高校无不存在生源的竞争,“招生大战”是市场竞争在教育上的必然结果。
以我校黄冈技师学院为例,虽然无论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队伍,在整个黄冈地区首屈一指,但是进几年来却逐渐陷入生存危机,其原因固然是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生源不足引起的,但更直接的原因却是地方保护,部门利益所限,黄冈所属县市中各地均采取行政命令,下发红头文件的方式强行要求各地方初中将生源送往本县理工中专,不从者轻则受到行政处分,重则丢掉饭碗,各地方初中不敢不从,再者,我校属劳动部门管理,无法获得与教育部门所属学校同等的公平竞争的环境,虽然获得全国首批示范高级技工学校称号,国家财政花费将近千万资金给予扶持,然而令人尴尬的却是招生十分困难,已到生死存亡的边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6857.html上一篇:理工科大学与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