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是,大学生的素质以及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正逐年呈下降趋势,不少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一些大学生宁可在大城市做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去小城市;宁可在家等待高薪轻松的职业,也不愿意去尝试那些从底层做起的职业;宁可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也不愿意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2.我国的就业状况呈学科专业性差异,据统计,工学的就业率达到92.5%,管理经济学的就业率达95.2%,理学就业率高达98.1%,文学的就业率到达92.3%,而法学的就业率仅仅达85%,与其他专业的就业率相比低很多,从整体来看,管理类与理科类就业率要比文科专业的就业率高。
3.就业状况呈学历层次性差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英语六级”目前成为一些企业招聘人员的基本要求。继去年劳动力市场出现“重经历、轻学历”的现象后,今年一些行业开始把“橄榄枝”抛给工作经历少的高学位人员,企业对求职人员的学历、经历要求出现明显的层次性。
4.目前,一些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会关注应聘者的家庭背景,了解通过家庭给企业多少收益,这样使得很大一部分寒门弟子无法进入工作单位,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然而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一致。
2.准备不足,生涯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3.依赖性强,创造力弱。我们经常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经常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
二、教育投资演变的趋势
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论是人民大众还是国家政府机关都把教育看做是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事业也顺应向前发展。这足可以表达出3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可喜变化与成果。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群众的求知欲望也随之日趋强烈和迫切,看到旧校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办学高潮。各校都建起了新校址或新校楼,学校设备设施、办学规模日臻完善,学校面貌日新月异。 但是,随着大学生就业率的不断降低,不少家长开始考虑孩子新的出路,相应的在教育上的投资正在减少,从而着重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
三、就业困难对教育投资的影响
随着大学生就业率的不断下降,以及随之出现的各种相关问题。很多的人开始对高考,大学有了不同的认识。对其的重视和热衷度逐渐下降。 家长觉得教育费用难以承受,这是当下的社会现实,补课费、择校费、住宿费、生活费等让不少家庭吃不消。这一现状的形成,有政府投入不足和监管不力的责任。比如,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各学校之间发展极不均衡,优势学校凭借良好的教学条件,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学校在食宿方面投入不足,学生的住宿费用过高等。而监管不力使得一些学校乱收费,又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显然,要降低家庭教育费用,政府必须首先尽到责任,但公平地说,家长盲目进行教育投资,也是造成当下教育费用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家长在教育方面盲目投资主要表现为:其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擅长,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孩子一年到头没有节假日。期望值过高,不但造成家庭教育负担沉重,而且还因剥夺了孩子的成长快乐,使其容易产生厌学心理,降低学习效率。其二,相互攀比。有的家长不是根据自己家庭和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何进行教育投资,而是看别人的孩子学什么,也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看别人的孩子转学,也要想办法将孩子送到所谓的好学校去。结果钱花得不少,收效却不佳。大学生就业困难使很多家长在面临这些困难时逐渐减少教育投资,同时培养孩子多方位多角度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6865.html上一篇:中国建筑教育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