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教育部于2007年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文简称《教学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该《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要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今中国与外国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中国人通过英语了解世界;另一方面,中国人通过英语宣传和展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培养全体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时代的需求。但《教学要求》仅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更高要求”部分指出,学生要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来表达中国特色事物的能力方面缺乏广泛性要求,致使大学英语教学未能给予中国英语以足够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
在中国教育文化中,教材代表着知识和真理。学生和教师对教材都过分依赖,学生“读书”、教师“教书”。英语教学虽历经变革,但是读课文、背单词、做练习仍旧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当前甚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教材依旧是决定我们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全国高校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文章基本选自英文原作,反映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鲜有中国英语及中国文化的踪迹。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
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该套教材中几乎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课文。有学生曾质疑,德国人、韩国人都上栏目了,怎么就没有中国内地的呢?为什么中国英语在自己国家的英语教材中就没有一席之地?
(三)对中国英语的认知
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世界英语、中国英语的概念.认为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是标准英语;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由于对英语的世界化和本土化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乃至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只关注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而忽视其它的英语变体。由于陷入认识上的误区,不少学生因为自己的英语表达很难达到讲母语者的标准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只是片面强调西方文化的导入,忽视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情绪。
三、中国英语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正视中国英语的存在.树立英语多元化意识
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英语正规的语言知识,还要熟悉各种场合下使用的英语变体。此外,对各种带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变体也要理解和包容,认识到英语变体的客观性,合理性和正确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中国英语的存在,对那些带有中国文化与思维习惯痕迹但不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中国英语”予以认同,鼓励学生不要惧怕不地道,要大胆开口,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承载形式,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也是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常说,学习英语就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树立文化平等观,改单向交际为双向交际。一方面坚持英美文化的导人,引导学生加强英语文化的积累,充分尊重英语的语用原则和民族文化习俗;另一方面要兼顾中国文化教学,适当增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材料,将反映中国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中国英语”有机地纳入教学体系。
(三)增强语言的规范意识,注意语境因素
承认“中国英语”,不是要放弃“标准英语”,更不是提倡“中式英语”,不能忽视英语语言的规范性。不能任意地以母语的认识和表达方式自由地添加和改动,必须正确地把握英语规范的尺度,区别“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两个不同的概念,增强语言规范意识。学习一门语言包括学会理解和使用该门语言,而理解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跟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是否遵从英语国家的习俗惯例要看交际场合以及交际者双方是否能相互理解。为了在不同语境下恰当地使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考虑各种语境因素。
四、结束语
中国英语是中国文化背景作用于英语的结果,它是两种语言系统、两种社会历史背景、两种文化心理矛盾冲突在中国这个特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碰撞而达成的一种妥协。它负载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是中国文化的镜面反射。中国英语也是世界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融入文化教学的重要语言形式。将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融人大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6903.html上一篇: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