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1 概念界定
年轻妈妈,顾名思义就是年龄较小且已成为妈妈的妇女。在此文中,我们将“年轻妈妈”界定为在24~ 36周岁之间的母亲。 “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对孩子教育干预越大毒害越大”,年轻妈妈们的认知能力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质量成正相关关系。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在华林社区之外的广大西部地区、乃至全中国具有普遍性特征。该社会现象属于社会失调,表现为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失调,它影响着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并以其特殊的形式对社会公共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符合社会问题的几个构成要素,因此,我们将“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界定为一种社会问题。
1.2 问题现状
在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上,华林社区具有代表性。社区有大量的年轻妈妈居住,其中包括很多待业者,作为刚刚入城不久的农村妇女,其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再教育意识薄弱,就业率低,并且她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也没有跟着户籍的转变而及时转变。就年轻妈妈本身来讲,由于她们儿时的家庭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大潮的影响,该群体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水平者占51.54%,高中与中专学历者占32.35%,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6.11%(资料为华林社区居委会提供,2014年3月数据)。较低的学历压制了年轻妈妈们主动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通过结构性访谈,笔者了解到华林社区年轻妈妈们对再教育及再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认识模糊。
以华林社区为例,这一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子女的教育观念落后,方法多有不当。2.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婚后再教育意识薄弱、行为缺失。3.多属“农转非”市民群体,面临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的适应困境。4.这一群体往往是邻里社区争端的挑起者。
1.3 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着眼于未来,从长期的全局的眼光看,解决年轻妈妈的再教育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提升年轻妈妈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对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的成长意义重大。其次,待业的年轻妈妈对社区邻里间的和谐形成很大的威胁,鼓励她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引导她们更加积极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次,通过引导这一群体积极学习知识技能,可以促进其经济独立与人格独立。最后,年轻妈妈的再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国民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升。
2 “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成因
2.1 传统文化对年轻妈妈再教育的影响
悠远的母系社会之后,随着私有制的确立,中国女人变得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在几千年的奴隶与封建时代里,中国女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让女儿识字,这就像给别人的花田里施肥,亏损的是自己家的劳力与肥料。儒家定义了“君子”,他们坦荡荡、喻于义、怀德怀刑、文质彬彬并且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相反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小人和女人成了君子的对立面。男人给女人打了无数道围墙之后有了足够指责女人的理由。因为传统男权文化和农业社会产生的性别歧视观念根深蒂固,其深远持久的影响对当代中国人仍有牵绊,在如今的广大西部地区,男人和女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有差别的。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差别意识往往伴随女人的一生,乃至影响她们的后代。
2.2 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教育意识淡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中国共产党一系列利好政策,使中国人民群众大大受益,人们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条件大大改善,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更加方便接受教育的同时,再教育的质量和接受再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普遍不高。年轻妈妈们对物质财富追求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自身再教育及可持续发展。而且繁重的家务和工作会导致年轻妈妈们再教育的时间缩减。
2.3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对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对社会环境的探讨。当今中国包括年轻妈妈这一群体在内的成年人再教育意识薄弱,行为缺失,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来看,2014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6本,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
3 “年轻妈妈”再教育理论分析
3.1 女权主义理论视角
英美女权主义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妇女的经济、政治和教育等公共社会生活领域的权利。妇女再教育问题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前就已经提出并寻找解决措施了,西方女权主义者提出社会性别概念,即人的社会性别是文化建构的产物,社会性别导致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导致了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之间的差别。这表明,作为构成社会文化的社会性别角色是可以改变的,维护社会性别机制是完全可以被纠正的,也是必须要纠正的。
3.2 妇女参与发展理论视角
“妇女参与发展(Women In Development,WID)”始于20世纪70年代,埃斯特?鲍赛罗普(Ester Boserup)的《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文发表之后,她的研究使学术界开始关注两性分工及发展以及现代化战略对两性造成的不同影响。在社会教育方面,该理论重视实施妇女发展项目,主张广大妇女要积极平等的参与到再教育之中,如向发挥处境不利的妇女传授具体的技术、手艺以及育儿识字方面的知识;并主张通过立法与行政干预方面的改革,以保证妇女在社会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并促进其融入到社会教育系统中去。 3.3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20世纪初期,功能理论被运用到教育领域的研究中形成了教育社会学功能理论。该理论视角是进行教育问题,包括年轻妈妈的再教育问题的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帕森斯的“AGIL功能分析模式”中,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主要承担模式维持功能,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育首先必须保持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子系统的适应,它对社会的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出来;同时它又必须教育子系统内部不同的结构关系,已到达内部的协调整合。结合本文,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合格的“年轻妈妈”,达到维持模式的功能。
4 对策研究
4.1 加强立法与行政干预
法律与制度的完善是促进年轻妈妈再教育的基础,加强行政干预是促进年轻妈妈再教育的有力保障。
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我国妇女接受教育与再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凡我国公民,不分男女,都平等地享有接受各类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妇女在文化活动方面也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与自由,在从事科研、文艺创作及其他文化活动时,妇女与男子适用同等到条件,享受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不得歧视妇女,不适当地提高条件和标准。”是该部法律精神之一。
4.2 社会团体与社会力量积极介入、社区加强引导
1.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受众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组织妇女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开发妇女人力资源,促进妇女再教育是妇联的职责所在。妇联可以配合政府,以提高社区妇女自身能力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年轻妈妈再教育活动,提出拓宽继续教育领域为途径,解决城镇社区妇女因下岗、择业和就业存在诸多困惑,提高广大年轻妈妈们的文化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
2.社会力量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而直接为社会服务这一职能更是凸显了高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高校力量的介入不仅仅是高校职能的体现,对于促进社区社会发展、提高我国公民整体素质也有极大促进作用。华林社区与成都理工大学毗邻,社区及年轻妈妈们可以利用高校资源,近水楼台;同时成都理工大学及其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华林社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3.社区
社区组织的包括文化艺术学堂、健身与体育活动、家政培训、卫生与健康讲堂、技能培训甚至广场舞教学等不同妇女主题活动,都可以成为促进年轻妈妈们提升自身素质的媒介与平台。社区是解决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的主阵地。以华林社区为例,每年社区都会有妇女教育活动,而且社区妇女大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在促进年轻妈妈再教育的读书环节,社区工作有待改善。
4.3 转变观念,提高年轻妈妈自助与再教育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大女性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女性朋友经济地位与家庭地位也有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广大女性朋友在发展过程中总会收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视。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外,传统观念使然。所以促进年轻妈妈发展,解决年轻妈妈再教育问题,转变观念最重要。
年轻妈妈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为自己增权赋能。只有树立自助理念,年轻妈妈们才能正真解决自己再教育问题。闲暇时间读书看报关注时事,积极参与到社区、单位组织的妇女活动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年轻妈妈自助理念的树立,还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大力引导与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的营造,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的理解与支持。这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艰巨而光荣的工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