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这一概念首先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其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通过法律来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被许多国家一一认可,各个国家通过出台相应的法律来保证普通公民能受到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与历史局限性。[1]一般来说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而不是由外部因素,如身份,地位的变化所决定的。教育法和我国义务教育法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来确保老百姓受教育的公平权利,但是“教育平等并不是政治权利平等的自然衍生物,法律条文所确定的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够受同样的教育”[2]。
2.习近平的教育公平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公平的问题日益凸显的更加明显。教育改革多年,行至今日,收到的成效很明显,但是在改革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就是每一届领导人在强调经济改革的同时也要强调教育改革、教育公平。
2.1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引发的教育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1985年20月23日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说到: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已经率先完成了由重工业城市到轻工业、第三产业城市的转变。而内陆及西部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不便,只能依靠本身固有资源来发展经济,并且一直无法进行转型,导致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过大,人民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从1990年到2004年,中国人均GDP东中西部相对差系数一直扩大,于2004年到顶峰,达到了75%。相对乐观的是东中西部相对差系数自2004年开始下降,到2008年降低到60%,并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从各省的数据来看,2009年西部省份经济增速快于东部省份,可以预见的是东西部经济差距将继续缩小。由经济差距引发的教育地域差距形势很严峻,值得我们重视。东部发达地区的学校跟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条件差距非常大,发达地区的孩子享受着信息化的教育,而贫困地区的孩子连教室、操场这些学校最基本的设施都没有解决,只能在一些危房中上课。同时,城乡、学校、区域之间师资力量也差距较大,农村学校的老师不好招录,有时候甚至一年能换好几次老师,师资力量得不到发展,教学质量就得不到提高。有关研究表明,学校的地域因素同是否重点对受教育者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示范学校或重点学校的学生考入本科以上的高校的机会远远要大于非重点的学校。
2.2高等教育商业化
1997年,我国开始实行教育产业化至今,大学学位增加了五倍,而学费增长了近10倍,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所有支出的35.2%,在世界排名第一。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9422元,农村年均人收入为2936元,而大学学费平均为每年为5000元,通过演算可以算出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农村居民13.6年的纯收入,中西部贫苦居民则需要19年的全部收入。而大学中,以艺术学院的学费最高,中央戏剧学院以14万元的学费名列榜首。教育,已经成为十大暴力行业之一。如今我国的“教育产业化”已经演变成了“教育商业化”,以营利为办学目的、变相的出售公共产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教育商业化”。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混乱,从公共教育的原则出发,将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教育产业化”绝对不是“教育商业化”。“教育产业化”有积极的意义,代表“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教育,科研,企业整合,是使用学校的技术优势和实力,通过企业的联合创始人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在经济和教育同步发展的同时,教育资金的发展令人满意地解决。今天的“教育产业化”的真正内涵远远脱离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曲调。
2.3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中国现在的教育经费投入太少,致使我国教育资源匮乏。根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陀沙舍夫斯基2003年的调查,我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2012年提升至4%。但某些地方政府预算仅53%,剩下的47%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填补。从 2002 年到 2012 年十年,所有各级政府支付较少的教育经费超过 6000亿元,随后触发一系列腐败和阴暗的校园,在十年乱收费超过 2000 亿人民币。教育资源稀缺导致目前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乡之间的差距。城市里教育资源比农村的教育资源要丰富的多,城市里聚集了这个城市的名校,掌握着大部分优秀的教育资源。第二,区域之间的差距。在不同的区域,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不一样的。发达地区,比如说上海、北京等城市,远远比贵州、西藏等地方的教育资源要丰富的多。第三,个体家庭之间的差距。家长经济雄厚可以让孩子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消费不起而无法享受到这些教育资源。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实,严重破坏了困难群体的基本教育权利。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弱势群体想要发展教育更加困难。 3.习近平的教育公平思想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教育工作中作出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强调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要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加强改善民生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稳定和扩大就业,帮助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众就业创业。要鼓励创业就业,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尤其是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同时要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长远措施。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平能否维护好,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1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城乡二元化是制约城乡发展的主要障碍。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了教育管理、教育投入也实行二元化,并且产生了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导致了城乡教育等级制,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公共资源、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维护教育公平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民能受到公平的教育,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教育公平与城乡差距大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城乡差距小了教育公平就能得到更好的维护,教育更公平了,教育差距小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小了,农村城镇化也就能进一步加快步伐。
3.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实现勾画了具体的路线:“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认为,要实现人民的中国梦,必须要做到社会公平。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公平都做不到,普通大众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权利和保障,又怎么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平可以保障每个国民受到最公平的教育,可以增强我国13亿国民的综合素质,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可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可以加快我国加快全面奔向小康幸福生活的发展脚步。维护教育的公平对实现中国梦很重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
3.3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跟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程度息息相关,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具有根本性、导向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教育公平制度,加快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提高13亿公民的综合素质,发挥我国人口基数大的优势,多挖掘、培养新一代的人才,是建设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教育公平不仅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社会公平的延伸,而且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到何种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体现之一。维护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7022.html下一篇:浅谈创业教育的具体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