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每位学生送到知识的殿堂,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专长,发展自己的个性,让其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人才,这是教育的宗旨和目标。从教育的发展阶段看,初中教育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发展的青春期,正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对学生来说可以影响他们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但是如何将它们的心血完全化为学生心目中的碧玉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精心揣摩的事情。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笔者认为教师要能够在教学中巧用“细心”、耐心、信心、爱心和虚心,必能让你的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下面就这“五心”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仅供大家的参考。
首先是教师要有细心。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善于观察,否则无法通过你细腻的观察,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用文字的方式传达给你的学生,你也无法体会作家复杂的内心世界。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常常会说我没什么可写的,不知道写什么。其实,这就是没有细致观察生活的结果,生活在你的头脑中没有留下任何深刻的烙印,你自然无从落笔,不知所为。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的研究者,是教育的开发者,是开放性教师,是塑造孩子心灵的天使。作为教育工作者心思一定要缜密,细致,哪怕是最细小的动作都要观察,切不可轻易放过每个细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讲的虽然是善恶问题,但在教育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小的细节你不去关注,就很难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就很难因材施教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将细心留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看到有学生紧锁双眉,这说明他在认真思考有不解的疑惑,教师一定要恰当地点拨,化解他心中的疑惑;目光呆滞,眼睛常常盯着一个地方看的学生,说明他的思想已经游离于书本之外,教师要提示他将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学习中来;目光疑惑不断摇头者,定有不清楚的地方,教师此时或放慢速度或停下来适时解惑;既不看黑板又不看书本,眼神忧虑者,说明其思想存在问题,此时无论你是否是班主任都要试着和他沟通,解决其思想上的疑惑。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一定要细心,一定要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否则你很难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就没有真正达到备学生的教学目的,不能将学生的情况完全掌握,教学效果不会很好。笔者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班级中有一名叫王娟的学生,她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另一只手按自己的手指,大家都没有留意。我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发现了这一问题,空闲的时候我询问了她。她说没什么,就是有点疼不碍事。又过了四五天的时间,她又重复这一动作,课堂上我没有找他谈话。下课后,当我再次询问她的时候情况大不相同,她的手指这时有一块已经黑了,显然已经化脓,因为不了解情况,我只是用白酒帮她擦拭了一下,而后马上和家长沟通。经过医院检查确诊是血管瘤,如果再晚来几天后果不堪设想。事后家长打来电话很是感激,孩子通过这件事情,也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关心,学习备加努力成绩不断攀升。如果教师没有细心观察的话,这给该孩子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肉体的疼痛,也可能会留下终身的遗憾。所以,教师一定要用细心发现问题,用你的诚心去解决问题。
第二是教师要有耐心。一个不细心的人,很难说其具有一定的耐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没有耐心,就不会教育出有耐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是缺少一定的沉稳性的,容易急躁,影响其人生和事业的发展。语文教育重复性特别强,大多数问题要多次重复,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教育者拥有耐心是由教育的特性决定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人格、差异和选择,以饱满的热情,十二分的耐心,启发诱导,表扬、鼓励开发他们的潜能。“为师之道,贵在于引”。“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都是孩子,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是有过程的,并不是你教了他就会了,而是要经过反复的熟悉和巩固,才能心领神会。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更是如此,每读一次应该有一次新的理解,读的次数多了,收获也就越多。再比如当我们的孩子在咿呀学语或蹒跚学步的时候,家长总能不厌其烦地教他,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他,直到他学会说话,学会了走路,即使这样,家长仍然不放心,对孩子的教育仍然远没有停止。其实,作为教师你也是家长,你也同样需要用这样的耐心去教育别人的孩子,给孩子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知道教师实际上很关心她,只要你想继续学习下去,无论多少遍教师都不会厌烦,关键是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学习的。课堂上如果有不会的学生,你一定要静下心来,耐心讲解,千方百计一定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学习中来,用你的耐心讲解也好点拨也罢,只要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就是教育的成功,切不可因为孩子屡教不会你就没有了耐心,就给孩子戴上笨的帽子,只要你有耐心就“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先生。”
第三是教师要有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在歌坛流行了几十年的金曲,至今听来仍然令人心潮起伏,它之所以久唱不衰,是因为他用爱鞭策了世人,教育了世人。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爱心,师德便是一句空话,德育教育就是一纸空文。语文教育中的情感因素特别强,通过文章传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惶、恐,没有爱心怎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呢?作为教师都有爱,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多把爱心洒向学生,教育就会让大多数学生走上光明之路,教育就会成就自己辉煌的事业。教师要走进学生,蹲下来,带着鼓励、微笑和友谊,做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使者,用真情对待学生。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发现有需要帮助的学生,一定要尽其所能帮助他,不能袖手旁观。须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的爱心在别人看来也许不会换来什么等价的东西,但你一定会换来学生对你的尊敬。常做举手之劳的事情:辅导学生,关照有病的学生,给学生一些学习用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等。小事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美好品质,这种潜移默化的人格魅力会让学生喜欢你,以你为榜样,从而改变他的人生态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人。”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爱,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情感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其次是教师要有信心。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通过语文教育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儒家的思想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语文教育将发挥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春风的沐浴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新课程的理念明确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师生彼此都要对对方有信心,而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否则教师在教学中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目标。作为学生要相信自己能行,确信教师也能够胜任;作为教师对学生要信心十足,相信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必能教会学生。教师自信从容地走进课堂,自信的教师会让学生充满信心,语文课堂上用你热情洋溢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你优雅自信的举止给学生自信的气度;用欣赏的目光给学生自信的力量。有自信的课堂一定是激情四射的课堂,师生双方在共同的学习中共同获得进步。要拥有自信就要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措辞精当的语言,热情洋溢的表情,温文尔雅的举止,有理有据的谈吐,要从心理上树立我能行的观念,乐于接受各种挑战,让每一个学生都信心十足。
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要相信只要我们找到因材施教的办法,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天才。学生是独特的人。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因材施教,各展其长。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师必须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回归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教师要善于经营虚心。中国有句古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谦虚,有不明白的地方要乐于向他人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讲述了关于谦虚的故事,对于我们一定要将行动落到实处,放下架子,谦虚谨慎地向他人请教。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学者、专家或教授,都不可能吃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积淀,所以谦虚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超越自己,提升自己。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引导你的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综上所述就是笔者对教育教学中“五心”的看法,对广大初中教育者可能会有所帮助,由于本人的知识阅历都不深,看法也不一定科学合理,一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希望大家批评指点,为教育献力献策。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7154.html下一篇:新兴媒体在职工思想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