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引言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保障,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率众之基。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中国改革发展步入新的更高发展阶段,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党员干部的崇高理想信念也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挑战,怎样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成为目前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无法绕开的重大课题。
一、全面认识理想信念的地位和作用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保持奋力前行的向导。笔者认为,理想信念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精神支柱作用。理想信念作为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使人有了明确的人生方向,拥有了无穷的奋斗力量,甚至能激起人们为之献身。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这是引领中华民族发展的旗帜。正是有了这面旗帜,无数的共产党人才有了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才表现出了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
2.民族凝聚作用。作为凝聚民族力量的核心,共同的理想信念可以调动各民族人民精诚团结,为追求共同目标而不懈奋斗和努力。中国共产党90多年辉煌成就的获得,最根本的就在于党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地将人民群众和党凝聚于此,从而不断地壮大成长。
3.内在驱动作用。理想信念就像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灵魂,一旦形成就会指引人们自觉地为目标而奋斗不懈。其内在的驱动作用,能激发人们的奋斗意志,使其为了理想信念藐视困难,甘于吃苦,再苦再累,也能甘之如饴,义无反顾。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4.忠诚服务作用。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无数的党员干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己任,近年来,全国各地评选的年度感动人物,其中就有诸多的党员干部,正是由于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以为了人民群众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个人。
二、目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
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当前,总体而言,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主流趋向于向上、健康和积极,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没有流失,理想信念依然坚挺。然而,新形势下,在理想信念方面,一些党员干部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当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
1.信仰模糊型。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在带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使一些西方社会的思潮逐渐传入我国,各种思想鱼龙混杂。特别是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而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我调整,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长期保持了领先优势,由此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疑虑和困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感到怀疑,渐渐迷失了政治方向,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内心做出了马克思主义“无用”和“过时”的判断。
2.信心不足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转型期,与之伴随的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就业压力、医疗教育、贪污腐败、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认识这些现象,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悲观失望心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动摇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出“信心不足”或“失去信心”,眼中更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心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缺乏目标和方向,所以,为人民服务的信心和干劲不足,工作缺乏激情。
3.信念偏差缺失型。少数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从政为官不是想着怎样为人民谋福利,而是把权力看作是私人谋利的工具,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或是只顾眼睛向上,心里想着的不是怎样服务人民,而是如何让上级满意。不能把自己的心思全部投入到积极的工作当中,崇尚及时行乐者有之、崇尚风水算命者有之、追求低级趣味有之……丧失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三、影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当前,个别党员干部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问题,虽然在党内不是主流,但影响和危害不容小视。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我们党一直重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什么还会产生这样多的问题?为此,本文认为影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国际性的信仰危机和文化迷茫加之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种社会制度在各个方面的差距使得我国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陷入困惑与迷茫。2)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在重新调整和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势必产生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某些客观的社会现象,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显著存在滞后性;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变质以及各种歪理邪说和愚昧的封建迷信思想在部分地区死灰复燃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3)目前,部分党员在入党时存在功利动机,将入党作为其发展的敲门砖,并没有科学地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使得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产生动摇。4)在思想观念上,部分党组织重政绩和经济建设,轻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管理机制上,部分党组织管理明显滞后,没有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和明确的目标,导致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以科学化为视角,改革创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人们常说,问题所在之处,也就是答案所在之处。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科学化为视角,改革创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注重内容充实,在跟进理论创新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涵。实践证明,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固守一种模式,需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新时期,我国处在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社会当中的各种思想和风潮在不断地交叉和碰撞,所以,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和武装全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全民族力量,用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和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鼓舞斗志,通过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鞭策人,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社会风尚,教育内容的充实,内涵的丰富性,能够不断地增强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提升其思想觉悟。同时,历史是理想信念教育最好的教材。所以,要善于依托历史,在把握历史基础上深化国情教育。
2.要注重结合实际,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解答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才能具有说服力。今后,理想信念教育在结合实际方面,一方面,应将解决党员干部的实际问题同思想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对实际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问题,做到细致和深入,不但要合理、科学和有效的措施对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问题予以解决,而且也应重视对其思想上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地将现实和理想间的距离拉近,最终达到社会价值同个体自我价值的统一;另一方面,应紧密地把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实现现阶段目标连接在一起,将贯彻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有机结合,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中以及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中融入个人理想的追求,做好本职工作,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在实现理想目标的奋斗实践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树立理想信念。
3.要善于形式创新,在思路方法创新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确保理想信念教育效果良好的关键条件是教育技巧的高超性以及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形式的创新性。为此应做到首先创新思路,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凸显科学的思想方法,善于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对世界进行观察,对国际难以预料和变化迅速的局势能够准确面对,同时应对党员干部思想进行敏锐地观察,做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其次,创新方法和载体。可采取具有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例如启发式和案例式的教育,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应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方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可在传统载体诸如课堂、会议、演讲以及报告等基础上,合理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短信发布、电子邮件(E-mail)、移动通讯以及数字电视等现代化传播载体和新型话语平台,更新传播手段,传播正确的信仰、理想以及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使党员干部更加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4.要优化制度机制,在完善的科学制度中确保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外在的要求和约束的支撑,通过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在保证理想信念教育时也离不开相应的学习制度。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健康生活情趣的形成,更离不开必要的制度环境。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体系建设,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实现干部工作的制度化、民主化以及科学化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形成充满活力、能上能下、人尽其才以及广纳群贤的用人机制。完善长效的奖惩激励和考核评估机制、党员个人自我修养机制、管理和监督机制以及教育和培训机制,贯彻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先进性建设的好经验、好方法,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5.提升教育者的素质,在提升素质中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感召力。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人员素质的高与低。为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教育者队伍,从而深层次、进一步地提高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人员的知识水平、学历层次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能力[1];理想信念教育者应严于律己,对相关学科进行广泛地涉猎以及注重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等新知识,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吸引力与时代性,努力做到通过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应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力;廉洁奉公、立身清正,当好标杆,以自己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作为号召、感染和影响受教育者的强大动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7207.html下一篇:农科大学生的就业责任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