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里面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同时从古到今,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都是一个普遍存在,并能对个人及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什么?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对社会政治、经济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教育功能所要关注和所要回答的问题。因此对教育功能的研究,也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主要从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出发,论述该理论视野下我对教育功能观的看法。
一、教育功能概念厘定
在研究教育功能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是教育功能?关于这个问题,在教育研究领域有不同的争论。
有研究者从功用性方面来理解教育的功能,认为教育功能即为教育活动对于社会与个人的促进作用。如有研究者称“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基本活动的定义出发,教育功能概言之也不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两大方面”[1],也有研究者论述教育功能是“教育所能发挥的作用”[2]。可见这些论者是从教育的有用性来论述教育的功能。认为只有教育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才是教育功能。这是一种“应然”的教育功能观,希望教育最大化地满足主观价值需要,满足人与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与其说是教育功能观,不如说是教育价值观,即教育的存在的价值。
另外的研究者则从影响性方面来理解教育功能。把教育功能理解为教育活动对人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有论者称“从社会学角度上看,功能表达的是一种客观实际效果。这样,功能既包括贡献性正向功能,也包括损害性负向功能”[3]。这种教育的双向功能观,显然是一种“实然”的教育功能观,即教育活动实际对人和社会带来的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功能观只是对教育产生影响的一种描述,而不带有一种主观价值倾向。
当然也有论者对双向功能观做出批判,认为双向功能观没有对关键词“功能”做出确切的界定,导致对功能观理解的混乱。《现代汉语词典》上,“功能”解释为“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在谈论“功能”的时候,其实已经界定了我们所指的就是有利作用。研究者认为教育的贡献性没有发挥出来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干扰,导致教育功能发生变化,而反对教育具有负向的影响[4]。
笔者比较倾向的是实然功能观,教育功能即教育活动实际对人和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研究教育问题,不能只倾向研究教育所发挥的有利的、正向的作用。同时教育所产生的负向的、消极的影响也需要得到我们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这些都可以归结到教育功能研究的范畴。其实,更值得研究的应该是教育的负向功能,只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消极影响,我们才能更好地调整教育活动,趋利避害。因此本文在考察教育功能的时候,立足的是实然的教育功能观,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负向影响、教育给社会带来的消极作用。
二、教育再生产理论
教育再生产理论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家布迪厄所提出来的理论。在社会变化过程中,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究竟是引导社会变化,还是只是社会再生产的机制?面对当时法国社会及教育现状,布迪厄试图揭示教育系统内隐含着的不公平的社会再生产机制,认为教育系统控制着文化资本的生产、传递和转换,是支配社会地位、形塑社会无意识的重要体制,也是再生产不平等社会结构的主要手段[5]。
布迪厄以“符号暴力”为逻辑的起点,认为“任何权力都发挥符号权力的作用,也就是说任何权力都试图通过掩藏构成其力量基础的权力关系来强加意义,并把这些意义强加为合法意义,都将自身的特殊的符号力量增强到那些权力关系之上。”[6]认为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符号暴力”,因为教育活动体现的是权力集团和统治阶级的意识,宣扬的是统治阶级的文化和意志,使这种统治阶级的文化能够不断再生产,维持现有统治结构的稳定,保持该种文化的一代代的传递。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化的再生产,也是权力的再生产即“符号暴力”的再生产,而这些都是通过教育实现的。
教育行为的实施需要通过教育权威来完成,布迪厄认为“教育权威是一种表现为以合法强加的权利形式实施符号暴力的权力。”那么教育机构或人怎么才能获得这种权威呢?布迪厄论述道只有他们成为统治阶级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受委托掌握符号暴力权力,把专断文化强加在教育上,他们才具有这种教育权威,才能实施教育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学校只是这种专断文化的宣讲所,这种统治文化的再生产工厂。从上述论述来看,教育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就是灌输。
同时,布迪厄认为教育还有一种秩序保持的作用,教育接管了使社会分层的神圣的工作。而且是两种资本的再生产,即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而这些资本的再生产通往的是权力和不同的社会阶层。从最基本的常识出发,我们知道再生产需要一定的资本基础,原本所拥有的资本多才能再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原本拥有的资本少,就只能再生产出少量的资本,而原本没有资本,那么就很难再生产出资本来。因此教育就通过再生产的这种机制,合理实现了社会原有结构和秩序的保持与延续。上层社会仍然待在上层社会,下层社会也只能在下层社会徘徊,很难跻身到上层社会。因为我们通过教育只能再生产出原有的不公,甚至扩大这种不公。布迪厄与他的合作者从1965年开始对约1 000名学生家庭背景进行调查发现“精英”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社会上层阶层。根据对来自84所高等教育机构调查资料,布迪厄也证明名牌大学的学生更多地出身于社会上层阶层,而普通大学的学生更多的是来自于下层阶层。布迪厄认为,无论是在预备班还是在名牌大学,“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各自的家庭中继承了更多的资本。貌似平等的入学考试,其实掩盖着极大的不平等。 所以从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中可以看出,教育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是专断文化的灌输和再生产,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的复制和再生产。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而不是引导社会秩序、阶层结构的变革。
三、我对教育功能观的看法
上文论述过,我赞同实然的教育功能观,即关注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时教育的影响既包含对人的影响,也包含对社会的影响。因此主要从这几个角度去论述我对教育功能观的看法。
1.教育对人的影响
首先,教育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教育给人以知识,培养人的素养、技能,同时完成人的社会化,使人适应社会规范,获得社会生产技能,具有社会角色意识等等这些都是教育对人的积极影响。促成个体的完善和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但是在这里我想重点论述教育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如果从广义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教育来看,教育是没有消极影响的。但是从狭义的学校教育来看,教育对人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的。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来说,教育工作是灌输,学校是对专断文化的再生产。那么对于人的发展就存在一个“蒙智”和“划一”的问题。下面将重点论述“蒙智”和“划一”这两个消极影响。
“蒙智”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蒙蔽知识和智慧。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从历史考察的角度来论述。在我国历史上,秦朝以法家思想为主导思想。在文教上焚书坑儒,依法为教、以吏为师。这就是典型的蒙智。学校教育只教授法律条例(专断文化)而不教授儒家学说或者其他百家学说。再生产的是统治文化,来蒙蔽民智。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思想基调,其他百家的思想发展受到了局限,民众以学习儒家一门学说为主,这也是专断文化的再生产,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有蒙智的作用。我们再把视野放到西方,中世纪教会学校,以神学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而忽视其他知识与智慧,也是一种蒙智的行为。某种程度来说,这种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使到了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蒙智的行为也依旧存在。资本主义宣扬资本主义的一套行为价值观,社会主义宣扬社会主义的一套行为价值观,因为思想意识冲突,蒙蔽了对不同意识形态文化的了解、认识。这些都是专断文化再生产对人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划一”就是整齐划一的意思。在教育逐渐产业化的今天,这种划一的趋势越发明显。这种划一的现象,也与蒙智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教育工作是灌输文化,学校成为文化再生产的机制,那么只有一种专断文化统治着我们学校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思想的统一,导致人的思想文化划一。同时在同一种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划一也在所难免。这种划一的教育,磨灭了学生刚入学时候的菱角,把学生都变成一定规格的人,某种程度来说也是教育给人的负面影响。
2.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从教育再生产的角度来看,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可谓意义深远。首先教育工作是灌输专断文化,不能否认地说教育对于文化的传递和保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是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同时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国家、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再次,文化再生产、社会阶层再生产,一定程度维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上述都可以归结为教育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但是,教育系统的再生产机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延续和扩大社会不公平,导致社会不平衡,这是教育再生产对社会的消极作用。
我们一直谈论教育公平,但是我认为教育促进社会公平任重道远,有时教育还会加剧社会不公平。布迪厄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角度论述这种不公平,但是我认为,不只这两个资本,还有政治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以及家庭地域,都会导致这种不公平。教育对这些资本的再生产只会导致阶层的进一步固化,上层社会的子女仍然进入上层社会,底层社会的子女仍旧留在底层社会奋斗。社会上升的渠道狭窄而闭塞,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加剧。这是教育对社会阶层代际交替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7215.html上一篇:试析生活世界理论下的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