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理论渗透,坚定不想腐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党政干部的立身之本,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只要这个总开关不出问题,无论置身于什么环境,无论面对什么诱惑和考验,都能做到信念坚定,头脑清醒,身行端正,就能最大限度抵御社会的侵蚀诱惑,成为战胜困难艰险的强大精神力量。邓小平曾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现了贪污腐化、心为物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理想信念的缺失,放弃了作为共产党人的追求和梦想。因此,坚决惩治腐败、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必须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不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推进先进理论入脑入心,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忧患意识;要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今天的广大党员干部。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一想到我们死去的那些烈士,我们亲密的战友们,就有使不完的劲,要加倍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要强化“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的公仆意识,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展的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要任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次具有激浊扬清防微杜渐反腐意义的活动,是一次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务实清廉的活动。
二、道德渗透,提升不想腐的道德境界
习近平曾说,德是为官之魂。不想腐说到底是一种清廉的道德品质,也是一种道德境界。加强对不想腐的道德认知,形成不想腐的道德信念,再外化为不想腐的廉洁行为,这就是廉洁不腐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一名干部,如果守得住道德底线,做人讲良心、做官讲责任,炼就一身正气,就能抵得住歪风邪气。
为此,我们要坚持用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加强传统美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使他们成为这些道德的模范遵守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利用古今中外那些为国为民、廉洁奉公的先进人物作为榜样,激励党员干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道德的践行者。要用名言警句随时警醒广大党员干部,做不贪不腐的廉洁干部。比如“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房子豪华独占鳌头,一人也只能睡一个床位”,“清正廉洁似爬高山,虽步步艰难,但光明在前;贪污腐败如履薄冰,虽处处小心,终难逃制裁”,以此加强党员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总之,我们要通过道德教育的渗透,增强党员干部对腐败的免疫力,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做到不想腐、不愿腐、不屑腐,并敦促自己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治疗,及时改变不良行为,远离、摒弃腐败。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面临诱惑增多,受到的利益冲击比较大,而相应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依然能做到不想腐败,恪守清廉,这就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慎独。
三、法制渗透,提高不触碰法律红线的自觉性
法律具有强制性,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党纪,国法,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都是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触碰的法律法规红线,更是党员干部应带头遵守的行为规范,一旦逾越,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为此,加强法制教育,增进党员干部对党纪国法的了解,树立对法制的敬畏之心,增强法制意识。使他们严格在法律和制度的范围活动,不敢越雷池半步。让党员干部时时刻刻将法律的利剑悬挂头上,警醒自己,按法律法规办事,以此阻断腐败入侵,远离法律红线。
法制教育应以经常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案例剖析为主。党纪和国法是党员干部学习的重点,通过教育学习,明确权利与义务,责任与担当。腐败案例是进行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利用对贪腐案例的剖析,加深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不要逾越法律的红线。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监狱,去身临其境地体会和感受因贪腐入狱,深陷囹圄,失去人身自由,为世人所唾弃的真实场景,这样的现实版人生,可能是灵魂深处的敲击。党员干部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既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体现,也是防止腐败滋长的关键所在。在全面推进国家法治化建设进程中,树立法律的权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文化渗透,营造不想腐的文化氛围
一个国家的腐败状况与该国的政治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民众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会受国家政治文化影响,同时民众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又会反作用于国家的政治文化,从而成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在我国要反腐,必须加强廉政文化的建设,抑制其不利于反腐的文化因素,弘扬其有利于反腐的文化因素,营造不想腐的公共政治文化氛围。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为此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诸如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公而忘私、任人唯贤、见利思义等有利于反腐的廉政思想,而抑制等级思想、特权意识、人治思想、臣民心态、宗法人伦思想和官本位意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思想;要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剔除封建思想和专制主义的流毒;要增强广大民众的规则意识,养成一切按规则办事的观念和习惯,摒弃找关系、开后门的惯性思维和不良习气,让潜规则没有生存的土壤,不给腐败以可乘之机;要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金钱观和财富观,消除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不良影响;要从根本上改变“羡慕腐败”的社会风气,形成“贪官过街,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要在全社会长期深入开展“廉洁为荣,腐败为耻”的宣传教育,营造诚信、公正的社会氛围;要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微信微博等媒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期人们的道德遵循。反腐败要形成包括所有人在内的对腐败“心理上的零容忍”,从内心深处厌恶腐败、痛恨腐败、抵制腐败,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不想腐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一种公共政治文化。
在法治文化领域,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以法治信仰打破权力崇拜,消除特权思想,切实依法履职、合规用权。同时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法制教育,以法治权威保障人民权益,倡导依法办事,弘扬法治精神。改变老百姓依赖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依靠法律制度保障自己的权益,树立法律的权威,对法律的信任,人人都依法办事。老百姓办事不是去寻求权力的帮助,给权力寻租提供机会,而是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只有让全社会所有人都知法守法信法,才可能营造“官员不想腐,公众不羡腐”的新风正气,让廉政法治如阳光空气般不可或缺。
“不想腐”的警示教育是一个包括思想提升、道德规范、法律约束、文化熏陶等内容的教育体系,它既自成体系,又与不敢腐的腐败惩治体系和不能腐的腐败预防体系互成体系,因此在构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反腐机制过程中,要从多方面渗透,不断强化不想腐的警示教育,同时完善我们的制度,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和惩治,巩固和提升教育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7315.html上一篇:浅析服务型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