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回归历史人文主义教育的本真

回归历史人文主义教育的本真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77-02

  一、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

  1.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源于“人文”和“人文主义”。何谓“人文”,中西方都有对它的解释,就中国而言,在《易?贲?巽》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程颐解释说:“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1]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人文”的解释乃是相对于“天文”而言,从而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西方而言,“人文”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发展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其核心是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文精神的主旨没变,不过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在理解上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学者们从各种角度有各自的阐释,就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教育状况而言,我认为陈思和、周国平两位先生的阐释对我们更具启发意义。陈思和先生说:“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唤起人的自由存在的人格境界,一种根据兴趣爱好支配下的劳动行为,一种心灵世界的多样化,一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2]周国平先生说:“人文精神就是说一个人活着,他活得要有尊严,同时他要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灵魂。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灵魂去安排自己的人生。”[3]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先生都是从“尊严、自由、独立”等方面阐述人文精神的,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在思想上的深层内涵,同时也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2.历史学科的本质是人文学科

  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承载者是各门人文学科。所谓人文学科是相对于自然学科而言的,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这些学科设立的目的是通过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之间关系的探讨,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成一个人的人格、品质与修养,从而达到发展人性、健全人格、完善素养的目的。

  历史学科无论是从其渊源还是主旨功能来看都是典型的人文学科《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这就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在后面还进一步的强调“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由此可见,历史课的核心是文化素养的养成,而不是一门实用性的应用学科。并且与其他学科相比,它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历史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就是用人对人自身发展的认识去教育后人,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传承文化上具有特殊的优势。所以,人文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最本质的属性,人格教育是历史课程的最重要的目标。所有背离了这一属性和目标的教育行为都不是真正的历史教育。

  二、历史教育的现状

  1.历史学科在学生中的窘境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曾对北京市2000多位学生课程学习状况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其中学生对历史课程有以下反映,值得我们注意:在“最不愿学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排第3位;在学生对15门中学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排第2位;历史课被学生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赵亚夫教授曾进行过“关于学生和教师的历史教育观念”的调查,学生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看法是(1)历史就是时间、地点、人名和事实的代名词(2)学习历史要死记硬背,所以历史课是一门令人生厌的课程(3)历史课上学习的东西往往不切实际,距离现实生活太远,而且不能有自己的看法(4)历史就是教科书上写的东西,既不是故事,也不是史实(5)我们的历史观点经常是被强迫接受的[4]。

  我也在我校学生中进行过类似的调差,结果大同小异。我们曾经认为最有意思最吸引学生的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之低令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汗颜与震惊,我们到了必须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2.历史课堂的普遍教学模式与人文精神的背离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有两种普遍的背离人文主义教育的功利教学的行为。一是“唯知识论”,这种教学模式就教学的内容而言,考试考什么我就教什么、练什么;就教学的方法而言,历史就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就评价方式而言,学生考高分就是历史学的好。虽然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是在遮蔽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历史教师仍然奉行不逾。另一种则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唯能力论”,这种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和相应的高考进行后,他们针对高考对“新材料”“新情境”的重视,片面崇尚对史料的概括、提炼、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标准化、机械化和统一化,从而将丰富人文内涵的历史教学转变为纯技术性纯理性的历史史料教学,就历史教学的本质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危害更甚于前一种,因为人文教育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一味强调“技术理性”“唯智教育”等非人性化教育的否定,就是在于对情感、人格的陶冶,而“唯能力论”恰恰又将我们带回了人文主义教育所要否定的那些东西。

  三、在具体教学中加强人文主义教学的实践   无论是从当今社会青少年的整体道德素质而言,还是从历史学科的本真而言,我们都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如何具体实施呢?

  1.在学习目标设计上注意突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设计学习目标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教学发生变化并获得进步。作为人文素养核心学科的历史要求学生的变化与进步指的是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因此,历史学习目标的重心应该在塑造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上。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历史丰富的素材,如用优秀的历史人物、富有人文内涵和值得深刻反思的历史事件等以此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在历史环境中理解历史、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碰撞,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情感体验内化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魅力、反思人性的弱点。随着情感体验的积累,人文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增长。

  2.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主义内容

  尽管在信息社会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但就当前学习状况而言中学历史教材仍然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最主要载体,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首先,我们可以用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来讲人文精神,这样就不会空洞乏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我们以王阳明为例突出坚韧不拔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以孙中山为例突出社会责任感对人生的重要性;其次,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探究事件背后的社会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比如香港中学历史教材中以“清室中衰”为例“培养学生廉洁的操守,拒绝贪污”,以“太平天国的内讧”为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再次,通过对相似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比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总之,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使人文知识内化成人文精神。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人文的教学方法

  人文的教学知识与人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所谓人文的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个体的历史感悟。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战场,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课堂,这就需要从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手段的改变等多方面入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做过一些尝试,在活动探究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设计思路:中国近百年的社会生活变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历史不仅仅是介绍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的历史,还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历史,我们每个人每一天所经历的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就是历史最丰富的素材。一切生活皆历史,我们所做的就是发现、整理和阐述它们。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其根本任务就是人格教育,就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教育。新课改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为多了“活动探究课”,这有利于学生参与历史的制作、调查和探究,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是通过相关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阐述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在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二是通过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多渠道、多层次的了解百年来民生的变迁,确实体验到“生活就是历史”。

  教学过程:学生分组合作选题,主要话题包括:(1)百年服装的变化。(2)百年货币的变化。(3)百年交通工具的变化。(4)从粮票到信用卡〈社会调查〉。(5)美丽女人标准的变化。(6)那些年……〈70后和00后童年玩具、零食的对比〉。(7)民居的变化〈手绘〉。(8)百年来流行歌曲的变迁。

  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成果多鼓励,不包办。

  这节“活动探究课”从课前的准备到课堂的展示,学生们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以自己的方式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中收集、整理和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初步掌握了历史信息的收集和甄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充分的感受了历史不是发黄的故纸堆、历史的学习更不是死记硬背,它就在我们身边,如此的丰富如此的鲜活,大大的增强了同学们的历史情趣和历史感悟。

  4.采用富有人文精神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教师了解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但是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机制就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这种评价机制只关注学习的结果,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考察;只关注量化成绩,忽视对其他素质的考察,这种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能,严重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体现人文精神的评价机制,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作为根本。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个个性各异的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应该把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纳入评价体系,如收集、整理史料的能力,历史习作的撰写能力,正确的是非观,健全的人格,乃至于分工协作的的能力等等。另外,评价的目的是鼓励、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不是批评与淘汰。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是具有人文情怀的评价。

  综上所述,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评价机制等方面)改变陈旧落后的理念和方法,发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并通过人文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746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