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 单亲大学生在不同层次院校的分布不同
我们通过对不同层次院校的各年级班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向学生工作教师咨询,发现单亲大学生在不同层次高校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如下:在一本高校,单亲大学生在各年级都有出现,但人数较少,有些班有,有些班无,平均每班1人左右。在二本类院校,人数略有增加。我们的调研显示,几乎所有年级班级都有单亲学生在读,50人的班级,多达3名单亲学生。在三本和专科院校,情况就更严重,每个班都有单亲学生外,人数明显增多,55人的班级,单亲同学最多达7人。情况最严重的是在中专类班级,在30-40人的班级里,单亲学生平均约达7人,最多一个班有12名单亲同学。
2 单亲大学生在不同层次高校的表现不同
2.1单亲大学生在一本类院校比重较小,通过与这类院校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的交流,了解到在这部分学生中,心理、行为异常情况不明显:任课教师几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异常表现;班主任与学生单独交流较多,关注到了极少数单亲学生的异常行为,比如,性格内向,不合群,少言语,独处时有时目光呆滞等,但极少有违纪行为。
2.2 在二本类院校与一本院校的情况基本相似,但性格内向的同学略微增多,约占单亲学生人数的1/3。
2.3 在三本类院校,单亲大学生异常行为表现出多样化态势,大致可分为四类:
2.3.1 第一类表现为自闭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尤其避讳谈论家庭经济等。这类同学大多因丧失亲人,家庭经济困难,自卑心理很强。
2.3.2 第二类安全警觉性强,对他人有明显的信任危机。这类同学大多因幼年缺少父(母)的保护,有着刺猬一样警觉的自我保护意识,但不会主动攻击别人,对班级和其他同学的事情感情淡漠,有种明显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他们往往会有两三个知心朋友,并对他确认可信的这个朋友,有较强的依赖性。
2.3.3 第三类除了很不容易与他人交流、有两三个亲密朋友外,与以上两类的最大区别是,这类同学具有明显的排外性或攻击性。他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拉帮结派的特点,在他们帮派内部,他具有一定领导能力,能凝聚其他成员;对外,他们一致排外,任凭你用尽招数,不接受就是不接受。一般这类同学的家庭调查表现为:比较早失去一方父(母),成为单亲子女后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受到其他亲属更多的宠爱,相比其他孩子而言,在成长过程中多有恃宠而骄的经历。
2.3.4 第四类同学没有自闭倾向,反而有哗众取宠的行为。这类同学性格外向,往往有一定的号召力,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有势在必得的心态。通过访谈,这类学生往往表现为父母因某种过错而离异,在他的成长过中,曾因此受到过小朋友或成人的欺负、嘲笑,使他幼小的心灵在背负耻辱的同时,萌发了为自己的利益而抗争的意识,他在努力自理自立的同时,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断磨练自己战胜别人的霸道气质。但由于复杂的成长环境和缺少亲人的合理引导,他们往往在价值观上表现出认知模糊、扭曲,会有异于常人思维的行为和语言,这类同学往往能言善辩,有时会为自己的利益无理辨三分,而且理直气壮。这类学生往往逆反心理较重,不很守纪律,有吸烟喝酒的习惯。
2.4 在专科类学校,单亲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除与三本已有的类型相似外,还有一种不同的类型。这类同学性格外向,但懒惰成性,一般有吸烟喝酒的习惯,纪律规则对他来说形同虚设,逆反心理特重,无论学校在班上有什么集体行动,他都会大吵大闹一通,表达他的不满情绪。这类孩子大多是父母离异后各自成家,爸妈很多却没一个贴心疼自己的人;家很多却没有一个让自己自由开心的地方。所以,孩子就会认为,他的人生是个悲剧,这个悲剧是由父母造成的。既然父母不在乎他,他又何必在乎父母的言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颓废逆反的性格。
3 各大高校对单亲大学生的关注程度相似,教育引导措施不同
3.1我们通过对部分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各大高校都把做好单亲大学生问题作为维持校园安定和谐的重要工作。在一本、二本类院校,虽然单亲大学生很少,有问题的更少,但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对自己的单亲学生如数家珍。在单亲大学生人数比较密集的三本及专科类院校,相关老师说起他的单亲学生如同讲非常感人的故事,对学生关注至细,可见一斑。
3.2 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各大高校在加强关注的同时,一般采取针对自己学生情况的教育引导措施。
3.2.1在一本、二本类院校,多采取经济方面的支持措施,比如助学金、勤工俭学等方面的经济帮扶。
3.2.2在三本及专科类院校,单亲大学生问题非常复杂,对应部门及老师付出了更多劳动和心血:经济帮扶只是其中比较省心省力的一项,心理的关注和思想品德的引导,是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首先,他们在学生入学时,就开展排查,建立单亲大学生档案;第二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谈心、动员其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建立多对一帮扶机制等措施,引导单亲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走进学校大家庭,感受集体的快乐和温暖,逐步走向开朗自信,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第三步,针对那些思想品德有明显异常、运用第二步仍然收效甚微的同学,采取“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关注原则,以生活细节,身边琐事的点点滴滴为教材,及时、到位地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第四步,对于那些关爱、言传、身教都不起作用的同学,适当使用校规校纪,恩威并用,鞭策其迷途知返。第五步,随时记录每位单亲同学的成长历程,完善单亲大学生成长档案,以备查阅参考。
4 调研总结
4.1 调研发现,单亲家庭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阴影,但并不是所有单亲大学生都存在思想行为异常,有一部分学生即使有些内向,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基本是健全的。
4.2 从单亲家庭大学生在不同层次高校的分布情况来看,单亲大学生从高到低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这种趋势说明,单亲大学生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曾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升学成绩,也是他们当下思想行为偏颇的根源。
4.3 心病还须心药医。艾森伯格在他的亲社会道德理论中指出:一个人必须在满足自己的愿望、需要与满足他人的愿望、需要之间做出选择。单亲大学生在他成长的历程中,对亲情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甚至忍受精神上的伤害、经济上的困顿,因此逐步变得内向、自闭、逆反、乃至颓废沉沦。而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单亲大学生,各大高校都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思想行为有所偏颇的学生而言,爱的缺失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带他们走出冰封,需要长期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7472.html上一篇:国内外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研究与分析
下一篇:教育科研方法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