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包括对科技、工业发展具有特殊价值的工艺、美术等学科,是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1]洋务运动的兴起及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现代学堂――京师同文馆的成立,直至其他的洋务学堂在各地的成立与发展,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向现代教育的伟大转折;1867年创办船政学堂,虽是培养造船技术人才和海军人才,但课程设置上已开设了“画科”,是中国新式学堂里最早开设的“绘画课”;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的建立,1906年图画课、手工课的设置,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美术系科,代表着中国近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开始。
清政府的灭亡,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统治两千年的封建君主制被新兴民主共和体制代替,教育出现了新的生机。1912年成立中央教育部,蔡元培出任第一任教育总长并颁布了《学校系统令》、《学校系统改革令》等,指出了“图画课”的要旨不仅是技能的培养而且是审美的培养。1922年,美术课被列人小学和初中的必修课,1923年颁发了《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和《初等中学图画课程纲领》,美术教育的目的从为了启发儿童的艺术本性,增进美的欣赏与认识,陶冶美德情操,到提倡艺术为生活服务。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叛变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和安徽省的农村先后建立了十几块苏维埃革命根据地,政治的变革,教育也随之变化,根据地的小学最初被称之为“劳动小学”,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小学课程教则大纲》的文件,文件中规定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课程种开设国语、算术、游艺。游艺即包含了唱歌、图画、游戏、体育等,游艺课的方式在于与劳动的结合下,培养集体生活习惯,集体行动能力等,这一时期虽然处在斗争的艰难环境下,美术教育依然在游艺课的方式下得到了延续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陕甘宁、晋察冀等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美术依然是小学阶段课程的内容之一,为了培养更多的革命艺术干部,在根据地还开设了音乐、戏剧、美术系。鲁迅艺术学院就是建立在陕甘宁边区的培养革命艺术干部的学校,之后革命根据地还建立了华北联合大学与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等培养了许多革命艺术干部人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小学图画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美育被列为中小学的教育方针,美术教育的地位得到加强,使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有了良好的开端。1957年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国内政治的现状,同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而新的教育方针中并没有提及美术教育,学校的美术教育开始不被重视,中小学的美术课被减少。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美术教育体系完全被破坏,残存的美术内容便是街头巷尾的大字报、漫画、美术字等等阶级斗争形式。“‘文化大革命’期间视美育为资产阶级货色,许多地方的中小学美术课被砍掉、美术教师被迫改行,学校美术教育遭到严重摧残,给艺术教育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短短几十年间,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都得到了大力发展。1986年12月,国家教委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是国家具体组织管理艺术教育的最高行政部门。同年12月28日,在北京成立了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1987年11月1日,在湖南长沙又成立了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行政机构的建立和团体组织的成立,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与保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美术教育的科研探索。美术教育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术教育不仅有师范类美术学院、专业美术学院,还有各级各类的美术院校和团体组织,她们共同繁荣着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美术教育不再是阶级产物和政治工具,而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大爆炸,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美育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7907.html上一篇:关于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