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美术教育对人的心理影响
1.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一个人不管是对美术的欣赏还是绘画的功底,都必须通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心里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涵。美术教育既是抽象的又是形象生动的。人的心理变化是在不断蜕变的,因此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美术教育的引导从而引导心理的成长。
2.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美术创造力。当前国外美术教育受到极大重视,不仅仅培育人们感受美,欣赏美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育人们的创造力。人的创造力发挥着极大的潜能,一旦潜能被开发将创造无比巨大的金钱和精神财富。
3.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大自然抱有热情,满怀希望的看待周围的事物,必定走向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美术教育对人的智力影响
1.蕴藏在美术艺术中的科学智力含量,本来就是美术教育价值系统中固有的东西,这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两者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曾在一段历史时期内相对发生分离这已使科学家和艺术家感到寂寞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科学家便涉猎手艺术,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大出所料,不仅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还促进了事业上的进步。因为美术教育还潜藏着多方面的知识系统,其中数学知识占有重要地位。要想拥有良好的绘画技巧还必须拥有一定的数学功底。所以美术教育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利于人们智力的开发。
2.用艺术,诸如绘画、书法等来表达博大深奥的自然科学将是现代社会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越演越烈,特别是当今世界一些高端知识领域,此种表现形式将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因而,美术教育担任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必需摆在国家发展的议事范围之内。创造和超越是科学和美术的灵魂,科学和美术二者具有相似性。而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大脑中,泛化到人类活动之中,对智力行为的提高显而易见,包括科学的方方面面,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3.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发展都有突出的作用。美术教育通过绘画,书法,雕刻,雕塑等课程引导学生由外而内地观察事物,感知事物,使学生具有把握事物的形体、色彩、结构、质量等外部特征,直到全面感知一件事物的本质,或者一个物体的本质,进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力。另外,学生通过对事物形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又使他们的形象记忆力得到提高,也就是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形象记忆,从而提高智力发展。学生在理解、欣赏、创作艺术作品时,总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思索、体会艺术作品的意境,理解艺术作品塑造的形象和表达的内容。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同一件艺术作品可以引起学生不同的理解想象,同一个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想象创造出不同艺术效果的作品。
三、美术教育对人的情感的培养
1.美术作为表达孩子自身情感的一种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在大自然中深有体会。一朵小花、一片树叶或一只小鸟,首先成了儿童绘画的对象,因为它们轮廓简单通俗,易于理解,幼稚的作品里充满了儿童内心世界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最美好的童真和单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周边事物的认知也不断发生变化,不同阶段,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意识形态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褒贬不一,现在的学生更是如此。人类活动不能只从理性上认识世界还要从感性上认识世界。通过美术的学习感知大自然的轮廓及内涵。万物皆有情感,当一个人对任何事物抱有情感那么他便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将有利于爱心,同情心,责任感的培养。
2.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引导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也是当之务急的。一旦价值观崩塌很容易形成犯罪。审美情感的认识,涵盖着人们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理解和表达,浅显的说是一种情感释放的需求,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和情感阐述。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通常能让观者在接触它的那一刻看见所表达的内涵,从而产生共鸣,如果符合自己的情感则相吸引,反之则本能的排斥,吸引则产生不能自控的异动心情,并随即出现特有的、异样的、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让人产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遐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审美情感。它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表现为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的一定的主观态度及体验。因此美术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综合的,多样化的不是单一的。重视美术教育要从社会、国家、家长及个人做起。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015.html上一篇:浅谈现代高考美术教育
下一篇: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