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快餐文化”环境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快餐文化”环境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183-02

  一、“快餐文化”的概念

  这几年随着”快餐文化”的不断得到关注,也引起了学术界对“快餐文化”的研究,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定义。张丹丹、孟一认为:“快餐文化”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是一种不注重厚重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张景臣认为,“快餐文化”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与消费的,大面积流行的、短暂的、采取时尚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容本镇指出:“快餐文化”是指那些内容上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知识性或娱乐性、容易被时间淘汰的文化成品。另外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快餐文化”进行了界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快餐文化”的批判多于肯定,其中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快餐文化”具有速成、通俗、娱乐、浅薄等特征。

  综合以上论述,我简单对”快餐文化”进行了界定:“快餐文化”因其具有现代性,正逐渐成为青少年热衷的一种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商业者作为一种商业文化来经营,快餐文化通过电视、网络、杂志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取悦大众,充斥着流行、短期、速成的时代特征,结合着不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经济,快餐文化更快的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让其泛化。

  二、“快餐文化”的泛化对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

  不知什么时候起,电视或电影里每天放的不是些什么拼得你死我活的暴力警匪故事,就是些爱得死去活来的外来爱情片子,还有的就是那些最气人的被?x改歪曲的历史大型古装剧。就连中央台的少儿频道的播的动画片《宝莲灯》里唱的都是港台流行歌,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三国演义》也被改成乱七八糟的新Q版三国了。电脑一打开更可怕,到处都是些不堪入目的性感的娱乐新闻或是图片。电脑游戏不是打就是杀,当地很多网吧老板仍然无视于国家法律,偷偷的在家私开网吧,让那些没成年的孩子进去和那些大人们一样坐在电脑前痴迷的玩着。还有,我们身边的广告从以前的那些狗皮膏药变成被明星们大吹的时尚美容的保健品或减肥产品,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他们用着的名牌等等。

  (一)“快餐文化”的时代意义

  “快餐文化”的出现,是与一种高节奏的现代消费社会紧密关联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多,一个庞大的大众群体(所谓的中产阶层)业已形成――市场经济一方面使个体从集体的认同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使个体迅速地转化为大众。大众的经济地位和其文化水准的特点决定了当今社会的文化主流只能是一种文化工业,而“快餐文化”则是文化工业的典型存在形态。不论我们对这种文化是褒是贬,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快餐消费的情景之中。你不可能对大量的明星照片、搞笑的影视剧熟视无睹,也不可能对无限重复的广告词、满街播放的流行歌曲充耳不闻。同样,不论你对这种“快餐文化”的消费感受如何,“快餐文化”确实以一种自我的方式满足了人的情感要求。所以,对当代审美文化的考察不得不谈“快餐文化”和大众情感的关联。在消费社会里,文化快餐属性与大众情感口味达到了一种有机结合。”快餐文化”正是以这样的通俗性与大众消费的文化品味相互照应,使消费者乐于接受。文化快餐的另一消费特性则体现为消费文本的情感虚拟法则和欲望化叙事法则。虚拟一个情感氛围是文化快餐的重要促销手段。消费文本的快乐或悲伤、深情或滑稽、苍凉或豪放等情绪都经由生产程序制造出来,迎合着脆弱而多愁善感的现代都市人。这一点在流行歌曲里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与其说歌手在倾情于音乐不如说他们在演戏,而当你被他们的表演感动时,你也就完成了对自我情感的虚拟历程。正由于人的情感虚拟需求的持续性,决定了“快餐文化”的不断重复生产。欲望化叙事法则也是“快餐文化”的本性之一。“快餐文化”超越了现有的道德准则,追逐一种表达的快乐,强化观赏的效果,给大众群体提供了一幅感性满足的全景图画。一个极为保守压抑的国度,欲望就象所罗门瓶子里的妖魔,一旦放出就变得难以控制。大众欲望的满足期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市场需求,而“快餐文化”则以欲望化叙事完成了市场价值规律的经典之例。流行歌曲里的情爱追逐,各种刊物的明星剧照,影视节目的半裸镜头,小说叙事的性爱描写等都对欲望化场景进行了强有力的表达。正是这种欲望化场景的表达吸引了庞大的消费群,“快餐文化”的经营也因此如火如荼。

  “快餐文化”的消费本性是通过市场关系而定位的,正由于大众情感有一种这样的需求,才形成了“快餐文化”这种消费文本。所以很有必要对大众情感作一理论辨析,当然这种理论辨析只能限于一种粗描淡写。

  (二)博物馆社教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现代城市文化象征或“地标”的博物馆的作用,已不仅显现在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等方面,更在提升公众文化素质、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树立城市形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博物馆逐步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社会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项基本职能,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走过了萌生、壮大、提高和发展实践的过程,以其特殊有效的教育形式,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实施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部门和机构都无法比拟、无法取代的。

  随着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新旧交替和消逝过程的加快,博物馆身处的社会环境也在同步发生变化,当代博物馆的特色之一,就是社教在博物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博物馆工作的侧重点开始向发展社会教育功能上转移,已从一个“以物为本”着重保存与研究文化资产,服务精英导向,逐步转型为一个“以人为本”着重诠释与沟通历史文化资讯,服务普通大众的社教机构。为此,从时代出发,从百姓出发,紧贴时代从而同步反映时代,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已逐步成为现代博物馆社教工作的主流。博物馆作为社教机构在回应时代,满足社会及公众需求,并致力于发展其社教潜能时,除了做到有求必应外,更应该深刻体会博物馆社教工作的真谛,潜心探究与整合博物馆教育资源,尝试拓展行之有效的传播、推广途径,让博物馆成为日常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大社教”构想初探,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加以探讨:一是博物馆社教阵地社会化;二是博物馆社教资源社会化;三是博物馆教育受众社会化。文中所提及的观点和案例尚处初级阶段,定有欠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三)“快餐文化”对博物馆社教的影响

  “快餐文化”对博物馆社教带来的影响比较深刻,导致博物馆社教工作越来越显露出商业化倾向。首先,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在”快餐文化”影响下,博物馆社教宗旨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丰富人们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认知转到提高博物馆的形象。社教人员的主要工作不再是关注如何更好的宣传历史知识,而是更好的为博物馆提高效益,使博物馆可以与商业合作。社教工作也成为赢利的手段,社教工作者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商业利益上,而从根本上忽略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价值。另外,博物馆社教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商业化,不在组织针对学生或者大众开放博物馆,并做相应的文化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商业利益的文化活动。

  三、强化博物馆社教意识,控制“快餐文化”的影响

  (一)明确博物馆社教的基本任务,杜绝快餐式社教活动

  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时代的发展带动了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博物馆教育中传播给观众的知识信息量越来越多,新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知识的传播已不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交流,互动影响。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教”,而在帮助观众“学”,博物馆正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过去提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博物馆用来举办展览的展厅及讲解员所从事的讲解工作,似乎讲解工作已成为博物馆社教工作的全部。随着社会化热潮的兴起,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有了全新的拓展,致使更多的博物馆介入教育市场、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的竞争中,从而针对社会公众对文化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使其从被动反映社会变为主动参与社会;关注社会和公众的变化与需求,工作重点已不局限在展厅和本馆藏品,而是放眼于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目标,博物馆社教服务深度和广度将全面超越以往。

  (二)提高博物馆社教人员的服务意识

  博物馆的教育主要是为广大观众提高文化素养服务,为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为成人的终生教育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闲服务。因而做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核心就是要提高服务意识。博物馆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其服务范围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在一切以人为本的今天,博物馆社会教育所关注的是社会群体中最广大、最普通的百姓,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观众群,从知识和生活两方面提供服务,无论直接或间接服务,均从实际出发,深入百姓日常生活,了解其所想,提供其所需,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贵族姿态,提供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双方构建平等、和谐、无障碍的交流,一切教育手段和施教方式的目的在于满足观众获取信息、学习、愉悦、休闲等多种需求,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格和全民素质。也就是说社会公众将会是博物馆现在和将来的(潜在的)受众。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04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