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Key words: big data;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1-0202-03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和市场需求方面看,中国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半壁江山,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6月国家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提到:“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职业院校要建立内部质量评价制度,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如何落实《建设规划》的要求,尽快构建起适合中国特色和时代需求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Big Data)一词已经成为当前各界运用最多的词语最多之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化制造共称为信息领域三大颠覆性技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求我们构建适应大数据特征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大数据的时代特征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建设中如何借助前沿技术的发展使得质量保障实现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群体提供可能?本文试图以大数据背景为前提探讨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应对。
1 大数据的概念及其时代价值
大数据(Big Data),又称之为巨量资料。根据Gartner研究机构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1]大数据具有规模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等特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更加方便和快捷的运用和传播各种信息方式。在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理念、制度、措施和教育培养、教育教学和就业等环节,大数据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挑战。在当今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理念和制度上,还是以传统的保障方式为主形成保障体系,新的适应信息社会的质量保障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信息社会下的高职质量保障应该以常态监控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本和教育过程的信息公开为质量保障的理念,建立教育质量过程监控和状态数据监控的保障制度,大数据的特征正好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质量理念和制度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为高职质量保障建设提供了可能,这使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面临机遇与挑战。
2 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
在质量保障的过程中形成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即为质量保障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其质量保障内涵同此。
在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范式、教学内容和手段、知识交流及处理机制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将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质量的发展。而我国现行的高职质量保障体系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保障体系机制,呈现出跟大数据时代不相适应的问题。
2.1 基于大数据时代要求的质量保障价值理念缺失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职院校规模增长迅速,规模的扩大,需要在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加强信息和数据建设,以保证教育质量,大数据使之成为可能。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质量保障的价值理念呈现与大数据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质量保障主体还是以政府为主,学生参与质量保障有限,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保障方式主要以政府主导的外部评估为主,注重条件下指标建设,对内部保障措施建设明显不足;信息公开不够,一些培养机构对教育过程的一些核心数据公开不够,如教师数量及结构、生师比、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等;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高职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反馈的机制建设存在不足,保障制度与措施与规模不匹配等。已经不适应当今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建设,无论是从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双师型队伍建设。 2.2 质量保障主体单一不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
现行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主体是以政府为主,高职院校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并没有参与到质量保障过程之中,学校在质量保障中的主体地位缺失,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和家长基本没有参与到质量保障中来,导致了质量保障主体单一。这样使得得在保障方式上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是绝对的权威,各个高职院校都是在国家统一的质量标准下,从学科设置、招生指标的下达、培养经费等都统一调配,学校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政府组织的相关的教育评估,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另外,高职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第三方质量保障机构。企业、第三方机构和师生在质量保障过程中参与极少,发挥的影响也极为有限。特别是高职教育中的师生只有被参与的地位,这样常常会导致高职教育质量保障过程中的失灵情况出现,导致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低效率。教育质量评估由教育行政部门选派专家到学校进行评估考核,他们在规定的几天时间通过对学校实地走访,对少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听少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和看文件资料等方法获取的信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评价结果,确定学校的质量水平,这样的质量保障是片面的,因为其他的质量保障主体没有参与其中,评价的结果有失公允,这跟大数据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4]大数据时代的质量保障主体要求是政府、学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公等利益相关者。政府在责任更多是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经费投入和信息建设等,质量保障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尤其是师生都应该参与其中。
2.3 适应大数据要求的质量保障信息系统没有建立起来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带来机遇和可能。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系统远远跟不上目前的信息化的发展,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包括高等学校的办学的基本数据和反映学校动态发展的各种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涵盖学校的各种数据资料的大大部分信息没有公开,比如学校的办学经费、硬件设施基本情况、生均拨款等。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系统、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评价系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等系统等尚未建立起来,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公众无法丢学校的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也就是说,其实现在的高职院校的信息系统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导致信息不对称,无法对学校的质量进行保障。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进行质量保障时候必须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直接导致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合理性缺失和低效率。
2.4 质量标准不科学
质量标准评价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方式手段。现行的对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估的标准主要是以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为指导,各地区可以进行具体的标准。这样一来,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不不科学:第一是质量标准不完整、不系统。目前国家有院校设置标准,但缺少专业、课程、师资、实习实训等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标准;第二,质量标准单一,没有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设计不同的质量保障指标体系等。
3 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应对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对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包括教育教学的方式、质量提升和质量保障都提出新的要求。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社会经济所需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正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进行反思,从保障理念、保障措施和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
3.1 转变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理念,树立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质量保障理念
大数据对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国外的高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中,通过对教育数据的深度挖掘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方式,且这种方式正在往深处发展。对学生而言,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精确度的预测与评价已经成为可能,这种趋势加深了老师跟学生之间、学生跟学校之间、社会跟学校之间以及学校跟政府的相互了解。美国的学校能够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以85%的精确度预测学生的升学率。[2]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数据为中国教育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的监控的确定将发挥积极作用,教育质量保障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大数据”使单独进行过程性评估变为可能。进而言之,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的具体表现都可以形成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和分析就形成对高职的学习研究的质量评估方式。对于学校的办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考核的过程同样实现类似的方式进行。201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为促进更好学习:评价与评估的国际视角》的报告中提出了“增强评估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新思想,评估中使评价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将学生置于核心、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改进课堂实践的过程性评价设想。[3]
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转变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理念,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用先进的保障理念引领数据管理平台建设,高职院校要把数据管理平台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以管理平台建设为契机,狠抓专业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管理模式创新,以构建跟大数据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为宗旨。
3.2 构建适应大数据的多主体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架构
高职院校的主体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 政府教育管理部门、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有相对独立的社会专业教育评估机构等。[4]各个利益主体对质量的诉求存在差异,首先需要我建构组织架构,以适应大数据对高职教育的质量保障需要。在此过程中,应该依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大数据系统,构建成相互促进、信息互通、共同发展、运行有效的保障体系。
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架构由高职教育的七大主体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信息系统为平台搭建。七大质量保障主体分别是高职院校、政府教育部门、政府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第三方保障机构,高职院校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行定期评估;学生主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对学校的满意度做出评价,以督促学校不断加强质量改进;家长对学校质量的评价可以为后续的考生选择学校和提升质量提供依据;政府教育部门主要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监控与宏观调控,根据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评价决定学校的拨款;政府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主要进行人力资源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为毕业生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实现;第三方质量保障机构主要是根据质量保障标准,利用大数据平台对质量保障各环节的信息进行提取,通过系统的计算、分析和对比,对学校教育质量实施评估,做出教育质量报告。[5]为政府和学校的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3.3 建设适应大数据要求的高职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系统
李克强总理在致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的贺信中说道: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正在迅疾并将日益深刻地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中国正在研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各行各业依托大数据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融合发展,推动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用新的思路和工具解决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问题。在高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大数据大有可为,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高职质量保障的信息平台。我们可以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基于多主体的“高职质量保障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类质量保障信息都面向公众开放,不同的质量保障主体根据各类质量信息可以监控高职教育的质量过程并对质量作出评估。政府对信息平台负有监管的职责,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职(高专)院校1321所,为了便于质量监控和保证,教育部在其门户网站建设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库,对各个省市的高职教育发布了年度质量报告,在年度报告中各个省市对其质量发展基本状况进行了公开,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报告的内容大致是从概况、学生情况、教育教学改革、政府举措和问题与展望几个部分。通过这个数据信息平台,我们可以查询到2012到2015年的高职院校质量发展现状,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目前的这个信息建设,更多是从宏观层面对质量进行的信息发布,涉及到具体的高职院校的基本信息不具体,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用人单位对培养机构的评价是缺失的,对于诸如在线教学资料的开放尤为缺乏,跟目前的教育技术发展水平严重不适应。如慕课、翻转课堂、同伴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等跟质量密切相关的信息在目前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信息平台建设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凭借大数据建设教育质量保障信息平台,实现对各学校的办学设施、师生比、教师基本情况、校园文化等基本信息,教学资料和教学改革信息建设,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及公众的评价信息等的建设和监控保障。
4 结语
对于大数据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大数据带来的机遇背景下,认识到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保障理念不适应时代要求、保障主体单一、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系统缺失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建构;需要树立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质量保障理念、构建适应大数据的多主体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架构、建设适应大数据要求的高职质量保障体系的信息系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059.html下一篇:教育城域网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