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计算机实践水平高参差不齐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对计算机实践能力的轻视,认为良好的计算机知识才是自己考上好学校的根本,计算机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重要,认为实践远没有计算机知识重要,形成了严重的思想误区。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一遇到困难、挫折就选择了放弃。种种因素都严重阻碍了学生计算机实践教育的开展,造成学生计算机实践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1.2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现如今虽然很多院校都已开展了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但仍然没有提高对计算机实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教学内容没有专业教科书的指导,而是依照任课教师的安排来随意安排、更改教学内容,从而阻碍了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及知识的激发,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1.3学生计算机实践教学考核的不足
由于学校对于计算机实际教学的认识不足,不够重视,使得学校的计算机实践考核标准相对偏低,同时学校资源配备有限,学生很难达到隔一台电脑进行考试的条件,这就导致了学生之间作弊现象的出现。有的学校由于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视以及补考的繁琐,不管成绩的优异,都将学生的分数提到了及格线上,是学生都通过了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考试。而这种不重视、不负责任的行为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动力,阻碍了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1.4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传统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在计算机上进行内容的实践操作,为学生演示,然后学生在按照教师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学习。从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情况来看,学生似乎都掌握了教学内容,但是实际上,学生仅仅是“照葫芦画瓢”,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实践内容,没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计算机作为时代进步的产物,计算机老师并没有将他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结合,而是一味的秉承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与此同时,计算机教师多没有课下作业的布置,从而阻碍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巩固与培养。
2.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探讨
2.1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传统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改进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所掌握实践内容的不同,因材施教,通过有目的、针对性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要想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理解,能够理解课题内容,只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激发起学生计算机实践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应从易到难,逐步加深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难度的增加,激发学生他所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在确保计算机与先进科技结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2.2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紧紧围绕计算机的应用来选择相应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制造课件以确保达到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要求计算机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吸取新知识能源,对课堂能容进行不断地更新,以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计算机计术的关联。
2.3学生计算机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计算机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单单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所掌握,理解,而是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计算机实践的操作,教师就应该完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从教师的实际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计算机的实践操作中,能够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问题的反馈总结,并且将总结的问题再次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解,加强学生的反复练习,学生在反复的联系中不断获得启发,摸索经验,使问题从本质上得到了解决,加强了学生计算机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
2.4计算机案例教学中知识点的完善
案例教学作为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初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案例展示是,教师要全面剖析案例的内容以及知识点,以确保计算机实践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树状教学形式,确保学生的思路清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而言之,计算机的实践教学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完善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模式,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索有关计算机实践方面的知识,确保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089.html上一篇:基于教育云平台应用的系统建模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