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认真学习校规、班规,培养行为习惯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素养
在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应以从小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行为习惯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素养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班班规,如: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回答老师提问,认真完成作业,课余阅读课外书籍,开阔视野等,教学生明确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使小学生清楚明白对与错。
二、构建德育网络体系,保障行为习惯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素养
《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 学校是小学生养成好习惯的主阵地,家庭是培养行为习惯第一课堂,社会是考验行为习惯的熔炉。在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合一”,形成行为习惯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各学科要渗透行为习惯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位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彻底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教师以身作则,引领行为习惯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素养
教师每天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教师在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关心体贴那些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 现在, 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 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 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四、注重营造良好行为习惯氛围,以提高小学生素养
老师和学生相处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如果彼此能相处融洽,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学生学习效率是有帮助的。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们要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师爱,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交往、接触。或课间,或放学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并发动团队的成员共同出谋划策;在他们思想上出现偏颇时找他们谈心,深入了解学生内心反应,并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号召他的好伙伴与他玩耍。老师们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不但“可敬”而且“可亲”。
五、积极开展评价活动,落实行为习惯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素养
正确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而且还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小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行为习惯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六、加强实际效果检查,以提高小学生素养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形成巩固的行为习惯,老师们要根据训练的规范和要求,对小学生习惯的培养过程进行检查、评价、调节和控制,使良好习惯得到强化并形成稳固的行为方式,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进步点,要及时给予热情的口头鼓励。如生活上做好事的给予表扬;学习上有进步的给予奖励;思想上有所转变的给予赞许等。对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要表扬。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但这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390.html上一篇:有关教育装备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