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6-0034-02
[作者简介]钟建锋(1978―),男,广西贵港市人,本科,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一味追求提高学生智商和知识水平,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唯理智教育”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教育迅速发展,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并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研究和推崇的全新理念。众多教育界同人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在将情感教育引入课堂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及其核心理念
情感教育是一种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加入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着力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生发、引导、交流,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及提高其社会化程度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能使学生愉快地接收教学内容,进而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国内外教育界的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情感教育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更愿意把它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形成独立的个性和良好的人格,成长为品德、智力、能力、体质、情感、态度、习惯及觉悟都全面发展的个体――这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追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理智、道德、审美等社会性情感品质,提高他们调控自我情感的能力,使得他们对学习、生活及其他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换而言之,情感教育的目的在育“人”,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是尊重“人”,方法是激发“人”的潜能,关键是指引教育对象对“人”与自我、 “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形成感知和认识。正因为始终围绕着“人”,情感教育突出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最终让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及背景
目前,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使情感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和升学成绩。曾有学者对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的教师仅占38.8%,“未情感教育重视”的教师占61.2%,其中有52%的教师承认学校教学“重升学、重分数调控、轻情感调节”。在此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及未成年人被侵害事件近年来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发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有关。鉴于此,有必要在中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加强情感教育,以促进初中学生素质的提高,避免他们犯罪,同时使学生对社会、他人形成理性认识,以使他们免受侵害。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融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人文和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整合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是这门学科的核心所在。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2012年4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出现的各种问题,课程标准在具体内容和表述上进行了微调,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包括:在“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的基础上,在教育目标中增加了“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在“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基础上,明确了要让学生学会面对“多样的价值观念”,“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成长中的我”部分增加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要求引导学生体会青春的美好,让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理解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的意义,从而能够正确面对青春期问题;修订后的“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更加强调学生与父母间的有效沟通,把“克服逆反心理”修改为“调适逆反心理”,意在引导学生加强与家人共创、共享美好家庭的意识和能力,并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
作为开展和推进情感教育的良好渠道,初中思想品德课至少具备以下两个优势:
(一)教学目标为情感教育提供了条件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知识目标不再占据课程的首要位置,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成为教育界普遍认可的首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培育,这样才有可能全面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什么常有学生抱怨思想品德课枯燥、听不懂,他们宁愿自己看书死记硬背,也不愿认真听课,真真正正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课堂多是空洞无味的理论说教,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进步,为将情感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感人、丰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教学对象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便利
情感教育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青少年的情感易于激发,其对世界的认识也会由于情感的参与而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和深刻。而且,初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及品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课程中广阔而多元的主题能极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推行情感教育,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法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既是在传授学生知识,又是在开启学生心灵。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遭遇这样的困难:初中思想品德的内容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为注重逻辑和思辨,较为抽象,而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容易陷入自我经验主义的泥沼,难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进行思维视角的转化。这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点。正确运用情感教育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爱心作为基础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教师只要深入学生当中,与他们一起思考,体会他们的感受,就会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也就能够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情境结合就会相得益彰。人容易在情境中产生情感,不同的情境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以触动学生的情感神经,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感人的视频、展示内容丰富的图片资料、讲述真实的情感故事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富有情感的情境中,从而触发其对思想品德问题的思考,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内容较多,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要想提高教学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善于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发展,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知识引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用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启发学生,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知识吸引学生,以调动他们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提升教学的思想高度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人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努力通过开展情感教育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希望,应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宣扬正面的主流思想,大力传播社会正能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培养其乐于奉献的精神。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