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树立教育者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思想
教育者包括教师、家长、教育工作者等,他们首先应当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具体体现如下:
1.学生是教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应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教者处于指导、辅导地位。教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不能总是让学生跟着教育者后面跑。
2.教育者教的活动,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的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教育(广义)。不是学生围着教者转,而是根据学生学的需要,设计教者的教,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
3.教者教的核心,在于激发、指导、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否则,教者的教是无效劳动。教者教的艺术,就在于自己对不同学生采用的教,都能击动学生的心弦,使所施的教最有效、最强烈地转化为学生本人的自我教育。
4.关心、亲近、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平等对待学生,如:师生平等;学生平等,一视同仁,不特殊对待某些学生、不厌弃某些学生;这些都是使教者的教育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效的催化剂。厌恶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师生对立,则是教者的教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电阻丝”,会产生“出力不讨好”、“好心没好报”、“制造逆反心理”的教育后果。
5.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非要学生平均发展、齐头并进。重要的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专长、一技之长。不是根据教者的主观心愿来设计学生的发展,而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素质来设计、培养、发展。重视学生个体的具体特征、个性,如根雕、玉雕艺术一样,明确适合雕成什么、怎样去雕。不能一律化、赶时髦、随大流;不能太高或超低要求。每个人很难成全才,对社会的贡献主要取决于其专长、一技之长。当伯乐难,将千里驹驯为千里马更难!
二、将教者的教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准则
1.教学、教育应具有启发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广义),动脑动手,在活动过程中去发现、理解、掌握知识、受到教育,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印染式”、“填鸭式”,最不利由教者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学习过程有如人体消化食物,吸收为人体营养的过程,再好的食物不经过消化,是不能吸收、不能转化为营养的。教的作用,就要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消化腺”,让学生去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并从而增进学生的消化能力。
2.思想品德教育要疏导、循循善诱。通过教育的多种形式活动,使学生自已知道规范、形成意识、养成行为习惯,重在使教者的教,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遵守。压服只能是口服而心不服,不会形成自觉行为,很难表里一致、当面背面一致,很难持久。压服,不利于将教转化为学生本人的自觉行为。
3.正确树立教者的威信。教者的威信,产生于教者对学生的关心和爱,产生于学生对教者的信任和崇敬。教者的威信越高,他的教就越易被学生接受、越易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教者所教的内容与教者的言行一致,是树立教者威信的关键。一致,才能使学生信服,有榜样,所教的才易被学生接受,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不一致、相矛盾,会使学生疑虑,不仅疑虑你所教的那一点,乃至怀疑你过去、将来所教的,从而减低你的威信,淡化、阻塞教者的教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亦在长期、多次的实践中考察教者,每考察一次,就自然地为你的威信加分或减分,积分牢记在学生的内心。威信积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者的教,也影响着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难易和速度。
4.教者的整体原则。一所学校的教师集体和家庭的成员集体,都要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形成整体合力,产生整体效应,这样最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强化和养成。不因教育指导思想的不同,而采用互相干扰、抵消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的自我教育纹乱而减低。教者有统一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共同探寻具体的有效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积累、交流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教者的教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
5.教者有意识地尽早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将学生由无意识、自发的自我教育阶段,逐步导入自觉的自我教育阶段。在学生发展的适当时期,使学生知道自我教育及意义,让学生自觉、有意识地开展自我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早醒事”。
三、激发和培养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这里谈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是初步探索,尚不完全成熟,更不是一尘不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还有待信仰自我教育者在实践中去进一步探索、完善。
1.从小就以不同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逐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尽早初步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适合自己的职业愿望。理想和愿望给人指明前进的方向,激发人的无穷力量,是人生活的强大精神支柱。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名人和英模的故事),生动有趣的游戏,特别有助于儿童、少年的观点、理想、愿望的奠基。理想、愿望教育好似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子能列车铺设前进的轨道,加添原子能燃料,既使学生有前进的方向,又能产生无穷的力量,能经受得起坎坷曲折的磨练,方能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2.指导学生阅读(或讲)中外古今名人的传记、回忆录、故事,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崇高思想、高尚品质,以他们的自我教育为榜样,不断地激发和鞭策学生,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逐渐自觉积极地实施自我教育。 3.引导学生学习报刊上报导和周围现实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学习优秀文学作品、影戏中好的典型人物,树立学生自己具体的活生生的“模特儿”,以此作为自己的“镜子”,经常对照检查,给自己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的自我教育日趋自觉、激烈、完善。
4.针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其选择一定的格言、警句等座右铭,使学生手中有一条合适的“鞭子”,经常鞭策自己前进。
5.订“公约”或“创三好计划”,创造入队入团的条件,使学生有“近期目标”,明确当前的具体自我教育内容,约束自己努力做事。
6.引导学生回忆、检查自己近来的思想言行,既有益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火花,又有利于养成其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幼儿、低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家长利用闲谈引导其回忆、检查,年级高的学生可通过写周记等形式来进行。
7.教育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认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者足戒”,自觉积极地将外因的教育有效地转化为强烈的内因的教育-----自我教育。
8.促使学生开展自我批评,养成闲时审查自己思想言行的习惯,吸取教训、发扬优点,督促自己前进,提出每一阶段对自己的具体要求。
9.在学生中设立“监督岗”,互相督促公约、制度的执行,形成“自觉的不愿去犯,不自觉的不能去犯”的局面,促使自我教育向自觉、积极转化,有益于形成人人都进行自我教育的集体。
10.使学生有紧迫感,促使学生发奋。使其深切体会和认识到,要使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非努力发奋不可;人生的道路总是曲折的,非经过本人的奋斗不可;任何事业的成功,总离不开艰苦奋斗。使其有紧迫感,感到有责任,非刻苦发奋不可。古人早就知道以“苦其心志”来激发和强化自我教育。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物,不少出于贫寒之家,“茅屋出公卿”,总是受到各种压力的,正是这些压力逼迫其发奋,产生极为强烈的自我教育。
11.教者应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比如他人或学生本人的实例,使学生具体领会和认识到自我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尝到自我教育的甜头。有意识地使学生的自我教育,尽早地由自发阶段转入自学阶段。
12.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当教育转化严重受阻、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时,不必急于一时教育好,不做恨铁不成钢的事,要耐心等待和寻求教育的良好时机。寻求机会击动学生的心弦,接通教育转化的电路,再进行教育。学生有困难时关心和帮助他,用爱融化他的心;学生误解、顶撞你时,谅解他,用事实感化他;学生错了时理解他,启发他总结吸取教训,信任他;学生失败时鼓励他,热情支持他;学生怀疑你时用事实证明你的公正,真诚对待他。
13.教者严于律已,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作自我教育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一方面极为有效,尤其对年幼的孩子作用更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543.html上一篇: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问题及策略探讨
下一篇:军训,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