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2013年7月,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公布了2012年度“海外日语教育机构调查”结果。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以海外的日语教育机关为对象,每三年进行有关日语学习者人数、机构数量、教师人数、学习目的等方面的调查,旨在把握世界各国日语教育最新动向。调查显示,2012年全世界日语学习者总人数3984538人,较2009年(3651232人)增长9.1%;教育机构数量16045个,较2009年(14925个)增长7.5%;教师数量63771人,较2009年(49803人)增长28%。日语学习者人数排第一名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1046490人,较2009年(827171人)增长26.5%,其次为印度尼西亚872406人,较2009年(716353人)增长21.8%。中国台湾232967人,较2009年(247641人)减少5.9%。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日语的外国人中居首位。究其原因要归功于中日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中日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同样在中国国内,日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本文将从学习群体、师资安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国内日语教育与日本本土日语教育的不同,旨在为中国日语教学提供值得借鉴之处。
一 学习群体和教育目的的区别
1.中国日语学习者
根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调查报告,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2012年达到1046490人,比三年前增长了26.5%,且调查显示,日本动漫、影视作品、音乐等对吸引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兴趣和引导作用。
中国的日语教育主要包括中学日语教育、大学日语教育(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和社会日语教育,其中前两者是主流。中学和大学公外日语教育主要目的是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具有基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大学专业日语教育则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翻译、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且对日本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有较深理解。社会日语教育则随着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增加,学习日语可增加职场竞争力利于就业的观念兴起,社会各种培训机构和公共传媒介入日语教育的数量也开始增多。
由于中国日语教育的主流是中学日语教育和大学日语教育,因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日本语学科知识,教育偏重词汇和文法等书面知识,将日语能力等级考试作为目标。
2.日本的日语学习者JSL
本文对日本的日语学习者界定为在日本的日语学习者JSL(Japa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即在对象语国家日本,将日语作为生活手段来学习日语的学习者,他们是日本的日语教育主要对象。
根据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日外国人人口数量达到164万余人。其中,中国人最多,占全部在日外国籍人口的27.9%。据日本总务省相关部门分析,在日中国籍人口增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中日两国交往日益频繁,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研修生等数量均呈现出增加的态势。另外一项关于在日本的外国人雇佣状况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0月末,在日本的外国劳动者人数为68.6246万人,从外国劳动者的国籍来看,中国人人数最多,大约为29.7万,占总数的43.3%。
在日本的中国人是将日语作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为了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以及学习工作的需要,在日中国人需要通过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让自己更好地融入日本本土社会中。在日本华人群体中,日本语言学习的预科学生和日本高校留学生为了继续深造或留日就业,成为日语学习的主流。近些年的调查显示,许多日本高校反映留学生的日语水平对其学业构成障碍,日本语言学校的预科学生应在语言学校学习期间扎下更加深厚的日语根基,才能应对未来日本高校对录取留学生的日语水平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中国人,为了在经济不景气时增加职场竞争力免于裁员风波,也纷纷走进日语学校学习。在日本的华人群体中,学习日语的目的开始从求学转向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和目的。
二 师资安排
中国的主流日语教育中,所聘请的日语教师大都是从中国国内培养的优秀高校毕业生中选取,只有少量以日语为母语的教师。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师与中国国内学生有着共同的母语,有自己学习日语的深切体会,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上高度相似,这些特点有利于教师准确理解中国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语言思路,做到因材施教。
在日本本国的日语教育方面,师资大多是以日语为母语的日语教师。在日本,以留学为目的的外国人数占相当大比例,为了进入日本好的高校,就必须进入日语学校进行最多长达两年的日语学习。因此日本的民间日语学校兴盛,日语教师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增多。日本本土教师长期受到日本文化熏陶,日语表达纯正且原汁原味,对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及表达能力都有极大帮助,并且其时而流露出的日本本土民俗习惯,也会使在日的外国学生受益匪浅。但同时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语言结构的不同,日本本土教师不能清晰地了解中国人学习日语的难点,更难理解在日华人的压力和需求。
近年来,日本的本土日语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的训练过程中,政府逐渐开始将跨文化交流作为重要的课程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内,目的是除了让教师掌握更多的跨文化知识和沟通技巧外,还要帮助教师加深对学生母语的了解,更加清晰地认识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 课程设置
在中国的日语教育中,由于日语教育的主流是中学日语教育和大学日语教育,日语学习者的主要目是的为了掌握日本语学科知识,将日语能力测试等级考试作为目标。因此,日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偏重词汇和文法等书面知识,各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日语精读课所占比例最大,所占学时和学分也相对较多,听力和口语多以考查课为主。教师为帮助学生顺利过级,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日语知识的灌输上,用大量时间讲解语法条文,分析句型、句子结构,辨析词汇用法,传授考试技巧。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增大学生考试的过级率,但实际的语言交流和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在中国的外国语教育中,很多高校往往开设很多专业英语课程,比如医学英语、商务英语等,但在日语教育中,含特定方向的专业日语比如医疗日语、工业日语、科技日语等课程设置非常少。在日本的日语教育中,由于具备日本本土便利的语言环境,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实际的语言应用和交际能力,更重视运用日语进行知识信息的收集和检索提炼能力,更重视语言的听力、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为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学校还设置了关于日本的历史和文化等日语相关课程,期望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日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另外,由于近年来日本的日语学习者的多元化、日语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的趋势,日语教育传统单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日语教育团体还为各个领域的华人开发了更为专业细致的日语教育。
四 教学方法
中国日语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多采用讲授法,大多时候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坐着听,然后让学生大量记忆,缺乏师生互动。在会话练习中,也都是以教科书为基础编一个对话做练习,教师和学生小组模仿日本人进行对话。听力课则主要依靠语音室。大学一二年级为了打好日语基础而授课,三四年级则以提高日语文章理解能力而授课。日语是日本文化的载体,是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工具,中国式的授课方法使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扩大,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调查研究、论文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
在日本的日语教育中,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日本语言学校,学生常常围坐在老师周边,多采用对话、互动、交流、讨论的教学方式,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尽可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尽量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日本高校的日语教育中,其授课的方式也有其自身特色,除了与基本知识有关的科目是以授课方式进行外,平常更重视学习运用语言查找信息并进行交流的能力。他们常常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并且会给学生一些题目,要求学生查找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论文,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大家进行讨论互动。另外即使教师采用的是授课方式,往往对教科书以外的内容介绍得很多。这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阅读能力、会话能力和利用日语自主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五 考核方式
中国的主流日语教学中,考核一般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比例算定总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是考核的核心,考核的内容主要为听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听力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能力;语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正确理解信息的能力。而平时成绩,则主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而定,比如上课的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情况以及平常的课堂小测试等。
日本日语教育中的考核方式则更为多样化,除了正常的考试测试外,占重要地位的就是学生的论文写作和发言讨论情况。通常教师会拟订一个题目,指定某本书或某篇文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形成论文,并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论文思想表达出来,再由全体学生展开讨论和提问,同时老师恰当地给予指导、纠正和补充,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核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 中国日语教育向日本的借鉴之处
1.教育理念
中国的日语教育常常受困于传统标准的束缚中,即“以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为核心,基于语言知识传授的外语教学理念范畴”,在中国学习日语的目的更多是为掌握日语学科知识,提高日语能力等级考试过关率。目前形势下国内的日语教育应适当对教育目标稍作调整,比如多元语言主义理念强调,不要求学习外语达到母语者的深入和熟练程度,强调外语知识本身是为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服务的,学生不应局限于为学习外语而学习,更应注重运用外语去获取更多信息、知识和技能,加强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
2.师资安排
中国日语教育的师资力量中,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教师超过七成,以日语为母语的日语教师不到三成。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功能更多的是文化和知识的传递和交流。以日语为母语的教师,其纯正的日语发音,可有效促进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发展,同时,长期接受日本本土文化的熏陶,不经意间就会传达出日本本土文化的气质,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为一种陌生文化的日本文化,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和日本两国不同的历史和民族传统,更加深刻理解日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模式。因此,中国的日语教育中,可增加母语为日语并接受过日语教育培训的外教,让学生深切体验日语传达出的文化风格。
3.课程设置
不管是以求学为目的的在日华人,还是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仍是增强交流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帮助自己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职场。
中国的日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转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更应重视学生运用日语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讨论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也可以设置特定方向的专业日语,如医疗日语、工业日语、营销服务日语等专项日语培训课程,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4.教学方法
中国的日语教育中,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教学方法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多尝试制造某些场景,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去理解掌握日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另外,可参考发达国家大学中的课堂讨论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尤其是中国的大学日语教育中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日语水平,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指定题目和参考资料,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自己学习获取信息,自己学习进行调查研究,开阔自己的视野,并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甚至疑惑写成论文的形式,进行课堂发言和公开讨论,这样也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流讨论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701.html上一篇:浅谈大学生艺术团的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