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 引导学生懂得责任
责任不仅关系到个人,也关系到社会,甚至国家。从自身方面讲,就是每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责任的承担依赖于他对职责的理解,对自己所负责任理解的深度。从理论上讲,每个人的责任意识是不同的,对于责任的理解会有所差别。但是我们需坚信: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承担责任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容推辞的。而有责任心的人则会通过不断的努力,从每一件事情中学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所以说,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难以成功的。那些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将会经历更多的苦难及磨炼,所以在面对严重危机时,才能冷静面对,从容解决问题,因此,更容易获得成功。
二 负责任能获得相应的结果
对结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负责,每一次的结果都少不了承担责任。在历史的长河中,既有具有知识渊博称得上思想家的领袖人物,也有目不识丁的勇猛英雄;既有风云显赫的政坛人物,也有埋头做科学研究和默默写作的学者,历史造就了很多出色的领导人,这是他们的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功与人的性格、外貌、种族等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他们身上有一点是共同的――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负责。所有的优秀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首要因素就是你是否对结果负责、对自己负责。
成功,需要我们制定一个目标,这是一个结果导向,为了这个结果坚持不懈、绝不放弃、不断努力。很多时候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面对这个问题时自己无从下手。这时有些学生自然表现出对问题的厌倦、排斥等情绪。要引导学生解决每个问题,在获取结果的过程中就表明自己正在承担责任。作为一个学生,有时承受能力不强,遇到一点痛苦就退缩。所以让他们懂得经历了磨炼,才会让他们变得强大,对每一个结果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起责任,有一份希望,就会有一份成功。
三 在行动中获取结果
学习是一个行动的过程,行动或许会取得结果,但没有行动绝对不会取得结果。要想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结果、获得成功,那么只能在行动中获得,不可能通过思考获得,思考只是行动的前提。所以在学习、生活中想要获得你所希望的结果,就必须行动。有时候,学习中能解决一道题就是成功,成功没有那么复杂,勇敢行动,不必要的犹豫反而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阻碍,只有拿起笔行动你才能看到那道题的结果。所以引导学生从每件小事开始,并且要持续不断的行动,相信自己,这样才会走向成功。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是长期行动的结果、长期努力的结果。学习和生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想要结果,就不要犹豫,立即行动。
四 责任与成功并存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一个有结果、能成功的人,首先,要做一个负责的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习、工作和生活负责。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锁定责任,就锁定了结果。做一个负责的人和成功的人,不妨用西点军校对学员要求的标准――准时、守纪、正直、刚毅做标准,这些标准是优秀的素质和对自己的承诺,是结果的向导,代表了不言败、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生的价值是一个个结果的累积,学习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只要从现在做起,你会积累很多。也许学生现在没有拥有这些优秀的品质,但只要平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成功就会属于你。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会关注身边的小事,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事情做好,从而取得属于自己的结果。学生还在成长中,要引导他们明白获取结果时,就意味着你正在承担一种责任。人有逃避责任的本性,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有通过责任的磨炼,才能成为成功的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其次,让学生学会在失败中获得成功。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要有成功的结果,我们就要有失败的准备,学会面对失败。总结失败中的因素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学习和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中难免会有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只要善于总结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就会在失败中进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学习、工作和生活是相通的,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甚至是错误,有时怕麻烦、怕困难,故意隐藏和无视这些问题,但这往往对解决问题毫无价值。只有善于总结学习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成功的结果。再次,让学生懂得眼前的成功只是暂时的,须不断向前。一个人若自以为有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或许他的失败就在眼前。生活中有许多人,开始时努力奋斗,但在他们付出诸多辛苦,使前途稍露曙光后,便自鸣得意,开始怠惰、松懈,于是失败立刻追踪而至。跌倒后,再也爬不起来。所以,学生应在自勉中不断进取、获得成功。
五 结束语
每个人都满怀对成功的期待,这种期待反映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贯穿于每一件事中,给自己一个结果,担起一份责任,做个有志成功的青年。只有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努力地提高自我,排除一切障碍,才能最终达到成功的高峰。相信在教育中培养出的有责任感的人,是有志的人,是成功的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703.html上一篇:中日两国日语教育比较研究
下一篇:男幼儿师范生职业认同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