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其转化为自觉追求,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和发展意识较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与普及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青团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地拓展渠道与载体,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后新发展的媒体形态,如今最热的当属微信、微博等。它们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大学生是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新媒体用户。
新媒体环境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价值观教育带来影响,促使教育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静态走向动态;教育方式从说教转为感召、单向灌输转为全面渗透,极大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速度。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其副作用,不良信息泛滥、监管难度增大、文化多元冲击。因此,我们应努力探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对策实践,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技巧,更需要清晰新媒体环境下价值观教育的新特征、新规律。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微信实践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挖掘新媒体潜在的教育能力。作为其中代表的微信,正逐步成为最重要的新媒体平台,截至2013年11月其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笔者于2014年6月23日至7月11日期间,承担了天津外国语大学2013级学生军训宣传工作,参与了军训微信订阅号的信息采编和发布工作(以下简称军训微信),经历了由最初的39名粉丝到后来单期2223条推送量的成长,不断实践创新,逐步摸索规律。在此以军训微信为例,呈现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实践创新。
(一)设计微信版块,统筹兼顾
军训微信需要借助新媒体资源,进行精心策划和布局,利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的传播优势,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传播途径,让军训微信成为学生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桥梁和纽带。军训微信共设立了9个主要版块,依次为军训进行时、你军训我护航、军训规定、工作采风、军训人物、侃侃军训、图说军训、影像军训、军训小贴士。从新闻报道、规定通知、人物访谈、温馨提示等多角度,持续营造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训练氛围。
(二)服务管理并重,提升关注
前半程军训微信主要侧重服务,通过军训规定、军训小贴士两个板块提供服务信息,从乘车安排到作息时间,从训练场地到心理调适。这些信息在朋友圈里相互转发、持续发酵,最终吸附到每一位13级学生的微信上。截至6月28日军训正式开始,粉丝量已经上涨为568人,其中仅28日当天就增长了358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后半程军训微信将服务与管理并重。其一,相关服务信息持续提供;其二,发布海报、黑板报、标兵宿舍评比活动通知和结果;其三,开发微信签到管理功能,即在每节军事理论课开始前,学生手机发送“微考勤:学生姓名+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姓名”至军训微信,微信就会相应回复“签到已成功”。在有效弥补课堂点名考勤过多占用上课时间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粉丝关注量。微信签到前三天的粉丝增长量依次为428人、414人、393人,总粉丝量也急速突破2 000人大关。
(三)结合时事热点,策划主题
1.七一系列报道,提升时效性
围绕七一活动主题,避免单纯理论说教,适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体化宣传活动,广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形成时效性强的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效果。其一,在“军训进行时”做“凝心聚力庆七一激情似火颂党恩”报道,策划开展“爱我校园,美我天外”清理滨海校区“小广告”党日活动,唱红歌拉歌比赛,广播站“七一”特别节目;其二,在“侃侃军训”做“永远跟党走――军人使命之我见”主题征文;其三,在“军训人物”做“军训学生党员专访”,畅谈墨绿迷彩下的青春心;其四,在“图说军训”做“今天是你的生日”祝福,邀请7月1日的军训小寿星合影留念并撰写生日感言。
2.学员主题来稿,调动积极性
微信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表观点的平台,他们更加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和话语权。因此,军训微信需要逐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的自觉内化,而“侃侃军训”的主题征文便是自觉内化的绝好平台。征文主题紧扣军训进程,如前期主题为“A面B面――从学生到士兵”等,展现学生初入军营的新鲜与不同;中期主题为“不抛弃,不放弃――为每天的小进步欢呼”等,鼓励学生训练有苦有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后期主题为“感谢有你――给那些为军训付出的人们”等,引领学生在感谢中总结,在总结中升华。
3.适时温馨推送,增强交互性
在新媒体时代,交互性意味着受众有着更多的自主权,信息供需双方获得了更多的对等权,便于之间的顺畅沟通。军训期间新闻事件密集、信息时效性高,因此在温馨推送的层面,交互性的意义更加凸显。如学生因受到军训洗礼而在军训微信上表达了参军意愿,于是微信便适时推送《征兵入伍政策解读》,讲解征集对象和范围、报名方式、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对入伍全面了解,助力强军梦。再如军训拉歌需要歌词,军训微信便推出了“军歌嘹亮”,即向微信平台回复歌单中的序号或歌名,附有歌词的歌曲音频就会推送手机上,深受广大同学喜爱。 三、处理好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四个关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需要结合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行为特征,以实践调研为客观依据,熟悉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手段。相对传统教育模式,需要处理好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四个关系,才能灵活运用新媒体,切实将具有核心价值观导向的服务和活动,落实到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一)处理好网下活动与网上教育的关系
网下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主题活动与网上新媒体的网络文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动影响的系统。虚拟空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有其现实背景和现实根源,问题解决最终离不开现实当中的实践活动。同时,网络世界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不是传统教育的“电子版”,彼此无法相互替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紧跟形式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既要“键对键”,也要“面对面”,形成网下有活动、网上有交流。如军训微信的“七一系列活动”,网下的清理小广告党日活动与网上的七一主题征文、访谈相结合,教育宣传平台聚集放大,形成“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二)处理好主题引导与意见互动的关系
一方面,面对当今的网络大数据,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共青团需要牢固占领新媒体阵地,掌握正面舆论影响力。加强主题策划,结合重大主题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立足“三贴近”,超前谋划、深入挖掘、掌握主流。并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培养网上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引导学生舆论方面的作用,掌握网上话语的主动权。
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更加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和互动,教育也应本着平等、共享的原则,以大学生为中心,倾听他们的声音,重视他们的意见,用平等的姿态融入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沟通方式中。如军训微信持续弘扬“烈火骄阳炼意志英姿飒爽展豪情”的军旅精神,便有学生在军训微信咨询征兵政策,军训微信随即发送相关信息,形成良性互动。
(三)处理好信息虚拟与观念真实的关系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网络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匿名性,性别、年龄、身份等信息被隐匿,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交流方式,缩小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防范,大学生易倾诉出真实的情感、疑惑、迷惘,暴露出的一些现实中难以暴露的问题。这就要求团干部能在虚拟中寻找到背后真实的情感、实际的问题,把虚拟的信息和真实的观念结合起来,将真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倡导、积极践行。如军训微信后台不能显示粉丝的真实姓名,但能通过点击率知晓学生最关心的内容,于是军训纪实片《青春?军训?天外》适时推出,学生的热烈转发是最真实的反馈。
(四)处理开放传播与防范监管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便捷,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时效性。但同时一些落后、腐朽、反动的思想言论也容易利用新媒体传播开来,削弱了传统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加大了舆论导向的难度,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团干部在积极对待新媒体信息开放传播的同时,应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新媒体涉及的不良舆情要做到尽快发现、尽快上报、尽快应对,尤其要对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预判,使校园形成健康的新媒体环境。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把双刃剑,高校共青团工作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实践新媒体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切实将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落实到思想引领的全过程中。使大学生在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的新媒体氛围中接受熏陶感染,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868.html